1.综合题- (共3题)
1.
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唐•杜甫《近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1)说出与材料一中两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它们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
(2)据材料二,归纳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板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据材料三,分析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還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特点。
材料一: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唐•杜甫《近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1)说出与材料一中两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它们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
(2)据材料二,归纳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板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据材料三,分析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還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特点。
2.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人口统计表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帝(宋真宗)以江准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歉收),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种,择民田高仰者莳(移植)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
——《宋史•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的措施。
材料三:清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节选自杜家骥《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 人口数 |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 1900万人 |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 4141万人 |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 4531万人 |
760年(唐肃宗上元开年) | 1690万人 |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帝(宋真宗)以江准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歉收),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种,择民田高仰者莳(移植)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
——《宋史•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的措施。
材料三:清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节选自杜家骥《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
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之制举)有秀才、明经、进士。……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全国各地士子群集中央会试,对于传播国家意识,交换地方情感,熔铸一体更为有力。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制举”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制度的优点。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库(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2)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材料一:(唐代之制举)有秀才、明经、进士。……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全国各地士子群集中央会试,对于传播国家意识,交换地方情感,熔铸一体更为有力。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制举”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制度的优点。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库(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2)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选择题- (共16题)
4.
书画学者黄锦祥在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时创作了一首咏古诗:“行吟惠义腹中诗,沉郁高扬赋我思。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这说明杜甫的诗具有
A.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
B.浪漫主义精神 |
C.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 |
D.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 |
5.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
7.
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人物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是
A.铁木真 |
B.忽必烈 |
C.阿保机 |
D.阿骨打 |
8.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 | B.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
C.行省制度更利于把权力集中到中央 | D.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
9.
著名宋史学家邓铭说:“宋代文化发展所达到的高度,在从十世纪后半期到十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内,是居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的”。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的是( )
A.发明了火铳 | B.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
C.发明活字印刷术 | D.出现了罗盘针 |
10.
施琅曾说:“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渐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水固边囿”。据此,康熙制定的对台措施是
A.设立澎湖巡检司 |
B.设置台湾府 |
C.设立都护府 |
D.设立台湾省 |
11.
中国古代有一首军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停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该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
B.文天样抗元 |
C.康熙帝抗击沙俄 |
D.戚继光抗倭 |
13.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的政治、军事、宗教、吏治币制、边务、赋税、贸易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这说明
A.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B.清朝开始了对西藏的管理 |
C.清朝扩大了西藏地方的自治权 |
D.清朝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
14.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戏剧。这一变化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
D.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
15.
明末农民大起义期间,山东诸城县令到任之后,曾以劫富济贫之说,“令产不论远近,许业主认耕”。这是因为李自成起义军
A.推翻了明朝统治 |
B.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
C.建立了农民政权 |
D.完善了明朝的政治制度 |
17.
有位同学在编写历史短剧《郑和下西洋》时,由于疏忽,有一个剧情违背了历史事实,你认为是
A.带一本《红楼梦》解闷 |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C.船上带有指南针指引航向 |
D.船上带有丝绸、青花瓷、上等茶叶 |
18.
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这本书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B.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 |
C.是中国系统介绍西医的著作 |
D.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