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具有民主色彩”,请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上表为17-19世纪中西方部分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西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9题)
3.
古代雅典一直没有成文法,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任意解释传统习惯法。公元前621年,雅典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而不能自备武装的人则无公民权;官吏由贵族会议选拔制改为公民抽签选举制;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一个四百零一人的议事会。”该法典
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
B.保证了民众的民主权利 |
C.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 |
D.使贵族失去了最高权力 |
4.
雅典公民大会制度规定,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有以下几类: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旨在强调
A.人文主义原则 |
B.节约的社会风气 |
C.法律的严肃性 |
D.社会秩序的重要 |
5.
雅典最高司法机构是公民陪审法庭。审判时,每个人通过临时抽签决定审理哪个庭和审理哪个案件,事先没有人知道内情。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审判官营私舞弊 |
B.维护雅典法律的稳定 |
C.保守公民的个人隐私 |
D.防止城邦权力的集中 |
6.
在古代雅典,任何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若与现行法律相悖,或通过的时候不符合法定程序,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民众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这被称为“违法法案指控”。这表明当时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全过程 |
B.公民大会权威受到损害 |
C.民众法庭是权力运行核心 |
D.民主政治注重权力制约 |
7.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A.监察官拥有实权 |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
8.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9.
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名著《阿卡奈人》中描述的公民大会的场景是:“那些主席官迟迟到来之后,挤成一团,争前排座位……城邦呀城邦,可我总是第一个到来,独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哈欠,伸懒腰,烦躁不发……”材料反映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B.公民整体素养较差 |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D.公民行政随意无序 |
10.
美国学者乔万尼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提到:“(古希腊)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公民
A.“城邦至上”的理念 |
B.热血好战 |
C.对民主政治狂热追求 |
D.为居民服务的热情 |
11.
罗马法规定: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反映了罗马法
A.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
B.注重保护贵族的利益 |
C.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D.提倡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权利 |
12.
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
A.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C.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
D.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 |
13.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据此可知,罗马法
A.注重公法而忽视私法 |
B.一定程度限制了言论自由 |
C.注重保护贵族的特权 |
D.混杂着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
14.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权力中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 |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
D.标志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
15.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
16.
“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
17.
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 |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
C.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
D.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
18.
19世纪初,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国王掌握一定行政权力 |
C.国王议会政府分权制衡 |
D.宪政制度之下依法行政 |
19.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由此可见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
B.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 |
C.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利的核心 |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
20.
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
A.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
B.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 |
C.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 |
D.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 |
21.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 时间 | 赴试人数 | 分配名额 | 录取比例 |
苏州 | 庆历中 | 200 | 4 | 50∶1 |
绍兴二十六年 | 2000 | 13 | 153∶1 | |
福州 | 绍兴二十六年 | 3400 | 62 | 56∶1 |
淳熙十年 | 15000 | 62 | 242∶1 |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
4.选择题- (共3题)
22.若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x1≠x2),恒有 和 成立,则称函数f(x)为“单凸函数”,下列有四个函数:
(1)y=2x;(2)y=lgx;(3) ;(4)y=x2.
(1)y=2x;(2)y=lgx;(3) ;(4)y=x2.
其中是“单凸函数”的序号为{#blank#}1{#/blank#}.
23.假如你是李明,本周日由你组织国际交换生去the Dream city 游玩。请用英语拟一份口头通知.
内容要点如下:
1)集合时间和地点:上午九点, the Dream city入口处;
2)观看楚剧,学习剪纸,制作陶土作品;
3)自由活动一小时, 可游玩、拍照等,五点乘地铁返校;
4)天气炎热,着轻便装;
5)请补充一至两点个人的想法或建议.
注意:
1)文中不得透露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
2)词数: 60-80;
3)内容连贯,不要逐条翻译
4)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 entrance n.入口处 Chu Opera楚剧 clay piece陶土作品
Hello, everyone! We are going to the Dream City this Sunday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