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即,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望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材料二 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实行的措施?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削弱相权采取了什么办法?为分散知州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他还在各州府设置了哪一官职?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创的什么制度其中,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分别负责或掌管国家的什么事务?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对(东南)澎湖和琉球、(西北)西域(西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即,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望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材料二 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实行的措施?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削弱相权采取了什么办法?为分散知州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他还在各州府设置了哪一官职?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创的什么制度其中,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分别负责或掌管国家的什么事务?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对(东南)澎湖和琉球、(西北)西域(西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
2.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大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善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材料三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放,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材料四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南宋并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想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为此,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什么?材料二 大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善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材料三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放,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材料四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南宋并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想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中国通史》
(4)材料四中“与南宋并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是谁?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2.选择题- (共17题)
6.
宋朝在历史上一直被定位为一个积弱的朝代。不仅有效的管辖地最小,而且还受各周边政权的袭扰。下列各项中,属于宋、辽之间与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之处
①宋王朝通过缴纳岁币换取安宁
②都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③最终导致了南北对崎局面的形成
④客观上更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加强与巩固
①宋王朝通过缴纳岁币换取安宁
②都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③最终导致了南北对崎局面的形成
④客观上更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加强与巩固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7.
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一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
B.财政权改革一机构随肿一一财政围难 |
C.军权改革一民将不识一战斗力削弱 |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一一外部威胁消失 |
13.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传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4.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