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69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是表面现象之下,这时期的西方在几个关键方面发生了变化,标志着18世纪是一个西方人即将到来的大转变奠定基础的时期。

结合史实,说明“这时期的西方在几个关键方面发生了变化,标志着18世纪是一个西方人即将到来的大转变奠定基础的时期”。

2.单选题(共22题)

2.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3.
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 劫富济贫
B. 公平公正
C. 倾向权贵
D. 崇尚峻法
4.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经过希腊化的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这一说法的视角是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5.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制度是
A.三权分立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中央集权制
6.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俄国
7.
“其中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中世纪的西欧
B.两晋时期的中国
C.古典时期的希腊
D.工业革命的英国
8.
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对“王位的内容”变化说法欠妥的是()
A. 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B. 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C. 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 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 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10.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洲权观念
11.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B.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12.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果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3.
右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A.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 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 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14.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15.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16.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
C.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D.美德经济发展加快后来居上
17.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柏拉图的《理想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19.
“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希腊时代的雅典
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
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
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
20.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1.
19世纪中叶,迫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向“脱亚入欧”方向转型的根本动力是
A.幕府统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B.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锐意改革
C.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和示范
D.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刺激
22.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中“奉还版籍、废藩置县”这一措施,某班级同学间出现了争论,其中正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B.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C.重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D.消灭封建割据,建立现代化宪政体制
23.
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选择题(共6题)

24.

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blank#}1{#/blank#}),周长最长的是({#blank#}2{#/blank#})。

A.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B.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C.长5厘米的正方形

25.

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blank#}1{#/blank#}),周长最长的是({#blank#}2{#/blank#})。

A.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B.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C.长5厘米的正方形

26.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OA,光滑挡板O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一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7.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OA,光滑挡板O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一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OA,光滑挡板O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一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9.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厚德载物、和谐共处。友善已渗透到了我们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之中。下列语句体现了这一美德的有(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4.填空题(共1题)

30.
“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启动

2、 ⑥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3、跨国公司建立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