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新时期为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出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
材料一:以下两则法律条文摘自《民法大全》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缺陷材料二: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3)材料三是出自哪部宪法?并指出其性质和意义。(4)新时期为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出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
2.单选题- (共28题)
2.
古希腊著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为民主奠基 |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
3.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C.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
D.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
4.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论述
A.出自苏格拉底的名言 | B.体现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观念 |
C.表达了调解民事纠纷思想 | D.说明了罗马法学的不成熟 |
7.
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为此台湾人民发动“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反割台斗争。它的领导者为
A.丁汝昌、邱逢甲 | B.邓世昌、刘永福 | C.邱逢甲、徐 骧 | D.林永升、徐 骧 |
8.
下列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会议对应错误的是
A.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B.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C.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
D.中共七大——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10.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1.
你见过批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那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马关条约》 |
12.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是对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高度赞扬,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来弘扬民族精神,应选择的素材是
A. 辽东战役 B. 平壤战役 C. 黄海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A. 辽东战役 B. 平壤战役 C. 黄海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13.
***曾对一个外国来访朋友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 B.长征胜利完成 |
C.遵义会议的召开 |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
14.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转移”是指红军
A.千里跃进大别山 |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
C.两万五千里长征 |
D.开辟敌后战场 |
15.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17.
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②①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③①②④ | D.①③②④ |
19.
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新政协会议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②一届人大召开后该会议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③该机构性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④1949—1954年该会议代行人大职权 ⑤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⑥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②一届人大召开后该会议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③该机构性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④1949—1954年该会议代行人大职权 ⑤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⑥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A.①⑤ | B.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20.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著名的诗歌《乡愁》。为了解决台海相隔带给台湾人民浓浓的乡愁,中央政府采取了
①提出“一国两制” ②促成“九二共识”
③承诺放弃武力 ④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
①提出“一国两制” ②促成“九二共识”
③承诺放弃武力 ④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1.
刘少奇被批斗时,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但是刘少奇最终还是受到无情的迫害,这表明文革期间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 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 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22.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3.
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仍有1489名中国军人在全球9个维和任务区以及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2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下列史实不能列入这一“重大突破”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C.日本首相访问中国,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
D.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 |
27.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3.选择题- (共9题)
36.
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 质 | 杂 质 | 除杂药品或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盐酸 |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
B | CaO | CaCO3 | 适量稀盐酸 |
C | N2 | O2 | 灼热的钢网 |
D | CO | CO2 |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