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都为明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69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选择题(共8题)

1.
(题文)下列语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异功能的衣服。
C.每个公务员都应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积极工作,绝不徇私枉法。
D.小安隧道的豁然贯通意味着西成客专所有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2.
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病zhuō 发zhènɡ 难jié 装yánɡ  断juē  逗liáo 辩chěnɡ 尽职守kè 弓搭箭zhān
B.哑yīn  画zēnɡ  害zèn 刀chāo  凿ruì  取jí   当ɡōu   前后继pū 强不舍ɡuō
C.词yú   扶    huì chànɡ 嘴piē   情jiǎo 猪huān  一而就cù 拱手作
D.睢zì   主簿bù    狡xiá 官páo   怒chēn 默   qiè   而不舍qiè 面面厮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旁骛   糟塌   嬉闹   善辩   仓皇逃窜   恼羞成怒   与日俱增   狂妄自大
B.秘诀   筋骨   赔偿   诓骗   郑重其是   红装素裹   吹毛求疵   根深蒂固
C.曙光   妄想   提炼   依赖   搬师回营   神色张惶   恃才放旷   犹豫不决
D.余晖   凌驾   统筹   骄阳   一代天骄   全神贯注   莫名其妙   斩钉截铁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寻龙诀》是一部惊险刺激的电影,这部富有娱乐性的影片对我非常有兴趣。
B.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锦江中学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C.宽带网不仅可以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D.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5.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中,起义的舆论准备是:置鱼腹中书、篝火狐鸣;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是: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起义最具有鼓动性的话语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唐雎不辱使命》中,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唐雎和秦王的情态举止也详细描述,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C.《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霸业的根基,他指出荆州交通便利,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并且是天然粮仓,在经济上有重要价值,这些是夺取荆益二州的必要性。
D.《出师表》中,全文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在议论和叙事中都带有抒情色彩。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斩(按照法律)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给予)
B.楚人之(爱戴) 临表涕(流)
C.三往(总共) 跨州连郡者不可数(尽,完)
D.险而民附(地势)   岂五百里哉(通“值”,价值)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   公亦尝闻天子怒乎?
B.长跪谢之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C.临崩寄臣大事也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欲信大义天下 曹操比袁绍
8.
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这个人只可以去拜访他,不可委屈他召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自己去拜访他。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要太高估了自己,说话不恰当,以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现出屈服的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写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开宝八年。开宝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开宝七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弟弟回国,未获允许。
【小题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小题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的化用比原句好在哪里。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吴德基传

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其民以为丞儒者也,轻之,德基自如。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贿利,获六七人下狱。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痕。今舍我去,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笃,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注)①转输:一般指朝廷转运、输送物品。②潍:地名,在今即今山东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乡召之(亲自,亲身)
B.命卒之(鞭打)
C.欲诬一乡民贿利(图谋,谋取)
D.得只履事之(愿意)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吴德基的人物形象。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④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⑤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⑥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⑦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为自己准备的行李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小题3】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第⑥段所写内容与前面的情节基本相同,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
【小题5】请你结合全文,理解“超重”这个题目的深刻含义。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禾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④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请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名著阅读(共2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身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出逃去五台山为僧避祸,他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派众人来打,A趁酒醉大闹一场。
文中的人物A是______,这个故事情节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表现出来的性格是__________(填一个词语即可)。另再写一个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共3题)

15.
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下面是该次峰会的标志,请写出它包含的至少四条寓意。
16.
近日,一条“主要看气质”的微信,成功问鼎新浪微博热搜榜。一个人会有气质,一座城市同样会有自己的气质。阅读下面材料,探究成都的气质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
材料一: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秦汉以后一直为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向人们讲述着成都久远的历史。
材料二:成都人喜欢茶,大街小巷的茶馆、茶楼成为蓉城一景。成都人闲暇舒缓的生活心情与清茶一起飘香。
材料三:从历史上讲,数百年前湖广填四川,成都接纳了;数十年前解放军南下四川,成都欢迎了。今天去杜甫草堂,可以看到杜甫、陆游与黄庭坚同堂供奉。他们都非川人,流寓蜀中,却在这里诗意栖居,大放异彩。
材料四:《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重大盛会在成都成功举办;268户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这里落户。成都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已分别增至28个和40个。
17.
(题文)现在,雾霾的阴影时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让人触目惊心。造成空气污染的源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燃煤、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工地扬尘、燃放烟花爆竹等。假如今年春节,本地土豪蔡子坚为了给成都市民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要在二环路上燃放十里烟花,你将怎么劝说他。让他听了又高兴,又乐于接受你的建议?

7.作文(共1题)

18.
少年时代,有人生中最难忘的诗章。少年闰土能装弶捉小鸟雀,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杜小康,跟着父亲去放鸭,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少年李京京,对往事充满眷恋,抑制不住想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渴望……

正值青春年少,你的天空想必也如同他们一样五彩斑斓……

请以“少年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