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异功能的衣服。 |
C.每个公务员都应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积极工作,绝不徇私枉法。 |
D.小安隧道的豁然贯通意味着西成客专所有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
A.拙病zhuō 发怔zhènɡ 诘难jié 佯装yánɡ 撅断juē 撩逗liáo 逞辩chěnɡ 恪尽职守kè 拈弓搭箭zhān |
B.喑哑yīn 画缯zēnɡ 谮害zèn 绰刀chāo 枘凿ruì 汲取jí 勾当ɡōu 前仆后继pū 强聒不舍ɡuō |
C.谀词yú 扶掖yè 避讳huì 怨怅chànɡ 撇嘴piē 矫情jiǎo 獾猪huān 一蹴而就cù 拱手作揖jí |
D.恣睢zì 主簿bù 狡黠xiá 庖官páo 嗔怒chēn 默契qì 带挈qiè 锲而不舍qiè 面面厮觑qù |
A.旁骛 糟塌 嬉闹 善辩 仓皇逃窜 恼羞成怒 与日俱增 狂妄自大 |
B.秘诀 筋骨 赔偿 诓骗 郑重其是 红装素裹 吹毛求疵 根深蒂固 |
C.曙光 妄想 提炼 依赖 搬师回营 神色张惶 恃才放旷 犹豫不决 |
D.余晖 凌驾 统筹 骄阳 一代天骄 全神贯注 莫名其妙 斩钉截铁 |
A.《寻龙诀》是一部惊险刺激的电影,这部富有娱乐性的影片对我非常有兴趣。 |
B.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锦江中学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
C.宽带网不仅可以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
D.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
A.《陈涉世家》中,起义的舆论准备是:置鱼腹中书、篝火狐鸣;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是: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起义最具有鼓动性的话语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B.《唐雎不辱使命》中,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唐雎和秦王的情态举止也详细描述,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
C.《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霸业的根基,他指出荆州交通便利,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并且是天然粮仓,在经济上有重要价值,这些是夺取荆益二州的必要性。 |
D.《出师表》中,全文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在议论和叙事中都带有抒情色彩。 |
A.法皆斩(按照法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
B.楚人怜之(爱戴) 临表涕零(流) |
C.凡三往(总共)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完) |
D.国险而民附(地势) 岂直五百里哉(通“值”,价值) |
A.怅恨久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长跪而谢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C.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D.欲信大义于天下 曹操比于袁绍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这个人只可以去拜访他,不可委屈他召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自己去拜访他。 |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要太高估了自己,说话不恰当,以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写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开宝八年。开宝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开宝七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弟弟回国,未获允许。
【小题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小题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的化用比原句好在哪里。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吴德基传
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其民以为丞儒者也,轻之,德基自如。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①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②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痕。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笃,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注)①转输:一般指朝廷转运、输送物品。②潍:地名,在今即今山东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躬至乡召之(亲自,亲身) |
B.命卒笞之(鞭打) |
C.欲诬一乡民图贿利(图谋,谋取) |
D.愿得只履事之(愿意) |
(1)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小题3】结合文章分析吴德基的人物形象。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④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⑤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⑥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⑦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为自己准备的行李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小题3】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第⑥段所写内容与前面的情节基本相同,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
【小题5】请你结合全文,理解“超重”这个题目的深刻含义。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禾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④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请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名著阅读- (共2题)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身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A出逃去五台山为僧避祸,他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派众人来打,A趁酒醉大闹一场。
文中的人物A是______,这个故事情节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表现出来的性格是__________(填一个词语即可)。另再写一个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3题)
材料一: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秦汉以后一直为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向人们讲述着成都久远的历史。
材料二:成都人喜欢茶,大街小巷的茶馆、茶楼成为蓉城一景。成都人闲暇舒缓的生活心情与清茶一起飘香。
材料三:从历史上讲,数百年前湖广填四川,成都接纳了;数十年前解放军南下四川,成都欢迎了。今天去杜甫草堂,可以看到杜甫、陆游与黄庭坚同堂供奉。他们都非川人,流寓蜀中,却在这里诗意栖居,大放异彩。
材料四:《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重大盛会在成都成功举办;268户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这里落户。成都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已分别增至28个和40个。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