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8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8

1.判断题(共5题)

1.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诗圣杜甫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的破坏。
2.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均有利于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的交融汇合。
3.
“元(朝)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转。”该记载出自《资治通鉴》。
4.
大兴文字狱、禁书毁书以及提倡尊孔读经都是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体现。
5.
噶厦是清朝设立的管辖新疆地区的地方政府。

2.综合题(共1题)

6.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民间谚语

材料三 

图①   图②
(1)材料一漫画反映的政治制度始创于什么时期?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材料二的谚语是北宋政治什么政策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利弊。
(3)材料三中图①图②所示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依据材料指出这两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3.选择题(共11题)

7.
下面材料所列举的历史现象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图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A.①辽②金
B.①金②辽
C.①蒙古②吐蕃
D.①吐蕃②蒙古
9.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
A.开封、杭州商贸繁盛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10.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足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11.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历代中央政权与 族的关系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2.
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B.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宋初改革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D.明清八股取士,可以参照《四书集注》自由发挥
13.
在明清史的研究性学习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
B.明清时期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4.
“左图右史”,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历史时空观。下图反映的史实
A.促进了唐代中外交流
B.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C.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D.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15.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达到顶峰的标志是设立
A.枢密院
B.锦衣卫
C.五军都督府
D.军机处
16.
《全球通史》指出:“中国人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将西方商人限制在极少数海港和边境贸易站。”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①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禁止国人海外经商
④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
与下表中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无直接关系的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
7414495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C.清朝人口快速增长
D.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兴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