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化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从西汉到两宋期间,南北方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古代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化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从西汉到两宋期间,南北方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1)这段文字是对中国古代什么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到了明代,这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国家规定必须在哪一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用什么文体答卷?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这段文字是对中国古代什么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到了明代,这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国家规定必须在哪一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用什么文体答卷?
3.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强同学学完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后,设计了下列知识结构示意图。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1)请将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结合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1)请将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结合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选择题- (共8题)
9.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 | B.印刷术 | C.火药 | D.指南针 |
10.
“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派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
B.进行雅克萨反击战 |
C.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