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弘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89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化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从西汉到两宋期间,南北方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这段文字是对中国古代什么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到了明代,这种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国家规定必须在哪一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用什么文体答卷?
3.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强同学学完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后,设计了下列知识结构示意图。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1)请将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2)结合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选择题(共8题)

4.
下列人物和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A.白居易——“三吏”“三别”
B.司马光——《资治通鉴》
C.宋应星——《天工开物》
D.罗贯中——《三国演义》
5.
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们为你疯狂———足球,做为足球城的一员,你知道古代足球蹴鞠是哪个朝代的主要娱乐活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
这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7.
1005年,达成“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和议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南宋
C.辽与金
D.辽与北宋
8.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有一个从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最后完成是在(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9.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10.
“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派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进行雅克萨反击战
C.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1.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到西洋开疆扩土
B.宣扬国威
C.到伊斯兰圣地朝拜
D.开辟到西方的新航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