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文化篇)
材料一:如下图文字曾被郭沫若赞为“一片甲骨惊天下”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郭沫若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唐诗宋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2)如果你参加这个节目的话,请你从上面的四位人物中任选两位为节目组推荐他们的代表作品。(唐诗宋词各举一例:
(思想篇)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3)材料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明末以来)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进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篡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4)依据材料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什么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交往篇)
材料五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舞《千年之约》,将多种古老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观众带回到了千年前那个见证丝绸之路畅通繁荣的地方﹣﹣﹣﹣敦煌。
(5)为“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谁?“丝绸之路”到了到宋元时期有什么新发展?
材料六:如下图
(6)郑和远洋航行最远到达哪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统治政策的调整。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有效历史信息?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请写出与材料描述相关的盛世局面是什么?结合所学说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千里,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蒙。乾隆时期的苏州拒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我国的一个创举,在世界上有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1)请你指出材料中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什么?隋文帝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的?我国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唐太宗为了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如何发展科举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材料三: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制放宽了录取的范国,名额也成倍增长,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3)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A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材料中“A”指的是什么?“中央管理体系”包含哪些官职?
材料二:易中天总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为调整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元朝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为了解决君相之,……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谋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材料体现的是朱元璋的什么措施?朱元璋在地方是如何进行改组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夹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选择题- (共11题)
①发明活字印剧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发明火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
C.郑和七下西洋 |
D.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②吃占城稻做的米饭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A.陕西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
B.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
C.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
D.明朝政权的腐败 |
A.官场整体腐败 | B.军队将领贪污兵饷 |
C.出现财政危机 | D.农民阶级破产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