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古之时,诸侯世国,大夫世家,其传系往往累世不绝……自羲轩以讫夏商,是为用士之天下,故禄秩皆延于世,而封建之制行。至周以稼穑开基,而农事始兴焉。降及嬴秦,开阡陌、务耕战,是为用农之天下。汉氏承之,故选举征辟皆起于乡,而封建之制废。”
——王宝田主修《峄县志》
(1)材料一中“封建之制”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材料二 尤民(1885—1916),字超凡,原名保诚,山东峄县台儿庄人。
1905年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联络同志,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尤民在台儿庄设立了同盟会的革命机关部,并亲自到驻清江清军第十三协策应兵变,建立了一支5000人的革命队伍,后改编为改称陆军第39混成旅。
1912年,尤民至南京,与黄兴会谈。
1913年,孙中山发起第一次讨袁战争。尤民决定在东昌策动独立,举兵响应。
1916年5月,尤民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筹直、鲁、晋三省军事。
1916年8月,尤民遭反动军阀张勋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台儿庄清真寺尤民烈士简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时期(1894年—1912年)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至少2个),并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三 1938年3月16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城发起猛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奋力抗击,激战3日,最后全师殉城,至为壮烈。18日,日军占领滕县城。同日,日军占领枣庄、韩庄。20日,日军占领峄县城。24日,日军开始攻击 □□□ ,守备 □□□ 的步兵三十一师在师长池峰城的率领下,以不可屈服的精神与日军拚刺肉搏,激烈巷战,死守阵地,15天内击退敌人八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尸遍街巷。日军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称:“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亦将为之感叹。”4月5日至15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给日军以重创。整个战役从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33天,以日军溃败告终。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阻击日军七、八万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这次战役震惊国内外。
——《枣庄市志·大事记1900—1949》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这次战役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谁?这次战役在抗战史中有何重大意义?材料四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建国之初,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召集之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多由临时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产生。
1950年,4月14日,峄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1年,5月16日,峄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月 7日,峄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取代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
——《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1985》
(4)依据材料四,试分析在参会代表的产生方式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更能体现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成就。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官督商办的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煤炭产量迅速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兴公司的企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3年,中兴公司实现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3)材料三中,中兴公司1953年的变化反映出我国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完成重大意义是什么?(4)新中兴公司的业务拓展反映出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最早起源于哪一事件?试阐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单选题- (共24题)
A.梭伦改革为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 | B.克里斯提尼改革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
C.古代雅典实行的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 | D.伯利克里时期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
A.英国首相是英国的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 |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出,对宪法负责 |
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但需参议院同意 | D.德国皇帝是政府首脑,掌握实权 |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B.甲午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民众反抗 |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A.二月革命 | B.列宁提出《四月提纲》 | C.七月流血事件 | D.十月革命 |
A.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召开 |
B.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中美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 |
C.1953年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61年中国在贝尔格莱德参与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
A.江南制造总局 | B.汉阳铁厂 | C.中兴煤矿公司 | D.发昌机器厂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
C.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农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C.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①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内陆省会城市 ④经济特区
A.④①②③ | B.①④②③ | C.④③①② | D.④②①③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无法律义务 |
A.EU | B.APEC | C.NAFTA | D.WTO |
年份 | 输入额 | 输出额 | 总额 | 指数 |
1877 | 1221013 | 365669 | 1586692 | 100 |
1882 | 2394364 | 1313150 | 3707514 | 240 |
1891 | 4985648 | 5267405 | 10253053 | 646 |
1899 | 9710544 | 10608352 | 20318896 | 1279 |
A.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增长较缓慢 | B.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
C.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对外贸易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
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B.明代中叶,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主导地位 |
C.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官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D.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
A.阿拉伯商人在瓷器店里挑选青花瓷 |
B.集市、地摊分布在各主要道路两侧 |
C.晋商、徽商控制了大部分的商业买卖 |
D.富人多穿丝绸,普通民众多穿棉布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