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8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2

1.综合题(共3题)

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达拉宫法王洞中供奉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唐朝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清初统治者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

   民生,广义指凡同人民生活相关的事情。狭义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朝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唐初统治者主要改革措施简表

统治者

改革措施(部分)

评价

唐太宗

完善制度;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A”

B

她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边

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C”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字母所指代的内容。

材料三:《清明上河图》局部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宋朝时期出现的哪些局面?

材料四: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认识。

3.

   开则兴,闭则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印交往史上,隋、唐是最引人瞩目的时代……最辉煌的篇章,是由西行求法者撰写的,其主笔便是在贞观元年(627)孤身一人西行求法的玄奘。

——黄坤《西游与东渡》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西行求法者玄奘西行何以被称为中印交往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材料二:如下图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1757年,朝廷宣布广州此后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到1760年,朝廷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规定一年之内外国“番人”能到访中国的时间抵达后能居住的地方,以及能贸易的对象。外国人的妻子与子女被禁止随同来到中国,而来访的商人行动也受到严格限制。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并说明该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20题)

4.
小明同学在做某章节历史知识的归纳时记录了如下关键字“诗仙”、“诗圣”“颜筋柳骨”,他最有可能是在总结(  )
A.唐朝的科学技术成果B.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的文学艺术成就D.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5.
观察如下图政权形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应当是(  )
A.安史之乱示意图B.五代十国形势图
C.北宋形势图D.南宋形势图
6.
***在《沁园春•雪》里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描述“宋祖”的史实有误的是(  )
A.“黄袍加身”统一南北
B.“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7.
表格归纳法是常见的历史知识整理方法。下表是两宋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简表,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表格空缺处应填写的是(  )
政权名称
建立者
民族
建立时间
都城

耶律阿保机
契丹
10世纪初
上京
夏(史称西夏)
元昊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
大金
完颜阿骨打
女真
1115年
会宁
 
A.匈奴B.党项C.鲜卑D.蒙古
8.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下列内容有利于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是(  )
A.签订“澶渊之盟”B.景德镇兴起
C.使用纸币交子D.设立市舶司
9.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指当时国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这表明(  )
A.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我国当时财政收入丰富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南方人才辈出,文化昌盛
10.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写开封城时说:“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由此可知(  )
A.瓦子是政府行政办公的场所
B.两宋时期教育事业很发达
C.市民文化生活很丰富
D.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
11.
六百五十年前,一个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
A.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B.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C.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D.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2.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下列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  )
A.《牡丹亭》B.《窦娥冤》
C.《步辇图》D.《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的应用?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14.
(2016·云南昆明·2)下图是位于昆明市南屏步行街附近的忠爱坊,是后人为了纪念云南省第一位行政首长赛典赤而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15.
郑成功在一封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其中的“贵国”应当是(  )
A.日本B.中国C.荷兰D.美国
16.
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历史事件属于康熙帝为安定边疆所做的是(  )
A.设伊犁将军B.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C.设立南书房D.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17.
日本东洋史学者宫崎市定在其著作《雍正帝》中指出:“雍正帝的独裁政治虽然形成于异民族的帝王之手,但达到了过去的汉人帝王也无法企及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B.组建商帮,开设“票号”
C.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D.罗织“文字狱”,思想控制
18.
它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朝时形成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它是(  )
A.紫禁城B.长城C.滇池D.赤嵌楼
1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化艺术取得很大成就。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红楼梦》于乾隆晚期排印面试
B.四大徽班进京献艺,逐渐形成京剧
C.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D.八旗子弟养尊处优,养鸟斗鸡
20.
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中性地来说,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提法有误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的统治
C.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21.
他出生于六百九十年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锦衣卫。他是(  )
A.忽必烈B.明太祖朱元璋
C.明成祖朱棣D.崇祯帝朱由检
22.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其中不包括(  )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水浒传》
23.
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微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