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686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7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两种文明交流方式?两种方式有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2)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交流方式的消极影响。当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往?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到东北,加强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巴彦、南满、东满等抗日游击队,粉碎了日寇的“春季大扫荡”和“秋季大扫荡”。1936年,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的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指出:“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说,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当时,《大公报》载文说:“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死自卫的精神,真不是前几年所能想象的。只凭这种精神,即可保证我民族绝不致衰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新阶段。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个著名战例。
材料三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4)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短短几千个字”以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如图所示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示中美国三个机构分别行使什么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能够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最基本前提是什么?
材料三 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摘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早期的美国颁布什么法律文件来实现“用权必受监督”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4.
发展与变化是历史永恒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戴高乐执政后,进一步将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使法国经济不断得到恢复。1953年到1961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75%,在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中,法国所占比重由1947年的4%上升至1962年的5.9%,超过其战前比重。

——摘编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与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共19题)

5.
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某一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与该对联概括的历史人物相符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②他是“诗圣”——杜甫
③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写有《秦中吟》
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关于下面两幅作品描述最准确的是
A.两者都是为服务帝王而创作
B.两者内容都能反映北宋的社会面貌
C.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D.两部作品描述的主体都是市民阶层
7.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奋起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C.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开始了思想文化的变革
8.
康有为曾说:“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里的“小变”“变器”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
中共在长征途中曾面临巨大的危机,为此召开过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因为当时中共上海局的电台被敌人侦破,所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了,这反而使得这次会议得以在中共独立自主的状态下召开,没有受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影响。这主要反映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B.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这次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0.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以下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1.
“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部殆尽销毁。外来人之观者,详记其事,深赞林钦差之坦然无私。”上述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2.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13.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标志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B.国共双方签了《双十协定》
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是农村改革启幕41周年,这一时期内,哪一运动或政策的实行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周恩来“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的是
A.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解决西安事变
C.参加重庆谈判
D.出席万隆会议
16.
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将以往历届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矛盾和不合时宜的地方,按时间顺序汇编成册,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说明
①东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建设
②东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的文化
③查士丁尼否认过去的罗马法律
④罗马法在不断被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
“打碎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否定了封建等级制,激发了法国人民的巨大热情,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这反映的是哪一文献的重要影响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18.
工业革命和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是一种非常突然的方式“空降”到东亚地区的。它在社会和经济制度上都与原有的“基因”格格不入,作为被接受方,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在心理、制度上所遭到的打击都是巨大而惨烈的。其中反应最成功的是
A.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运动
B.俄国的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印度民族大起义
19.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0.
在战场上的人,已经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兵力,就像棋盘中的车、马、炮,棋子没有喜怒哀乐,只有吃掉别人或者被别人吃掉。在这场血腥的盛宴里,个人的存在是那么渺小,战场绞肉机对人性没有丝毫兴趣——20世纪前20年最能与以上感悟贴合的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远征俄罗斯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列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1.
到21世纪初,巨型跨国公司不再只属于欧洲或者美国,而是来自全世界,资本、商品、经过训练的员工、技术和理念跨越传统的国家边界流动。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是跨国公司
B.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处于不利地位
C.经济全球化使全球交流得到迅速发展
D.经济全球化使传统国家边界不再存在
22.
1968年欧洲共同体全部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之后对外实行共同关税率;1971年2月制定了10年内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1979年3月创建了“欧洲货币体系”;1985年,由法国提出的西欧联合发展的“尤卡里计划”即“欧洲技术共同体设想”正式诞生,上述史实说明了欧共体“
A.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
B.经济一体化程度愈来愈高
C.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
D.发展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23.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表
年份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其他国家
1955
36.3%
17.5%
2.2%
44%
1976
24.9%
21.7%
8.1%
45.3%
 
A.欧共体经济发展缓慢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C.日本经济发展较快
D.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