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7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2题)

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连线题。
历史阶段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
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2)根据图片和所给提示,辨认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图1:他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在位期间开创唐朝盛世。他是(    )
图2: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他是(   )
图3:他本是布衣,称帝后废丞相,独揽国家的全部军政大权。他是(  )
图4:他曾是“少年天子”,在位期间征噶尔丹,设南书房。他是(    )
(3)下列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清朝前期疆域图示。其中A处应该填_______ B处应该填_______。

(4)从西藏、新疆或台湾中,选择一个地区,说说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这一地区有效管辖的。
2.
漫步古代中国的城市。

材料一:《唐朝长安城的西市示意图》(注:市署是专门的管理机构;常平仓是调节粮价的粮库;平准署是物价机构)


(1)唐朝长安城商业繁荣,请你从图中找出1-2个证据加以说明。(回答出2个。)

材料二:《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2)根据材料二,描述一下南宋临安商业繁荣的景象。
(3)唐宋时期商业贸易的兴盛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4)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概括明朝北京城布局的特点?
(5)明朝北京城有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请写出3个中轴线上的建筑,并为其中一个建筑设计一张名片。

2.选择题(共31题)

3.
下列南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4.
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有如下一组图片,该展厅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交融
5.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你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外国使团随郑和船队来临安
B.许多回族商人在夜市卖葡萄
C.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
D.市民在瓦肆观看《窦娥冤》
6.
《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造船技术D.指南针
7.
我国曾拍摄过一部大气磅礴的史诗巨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用蒙古语同期拍摄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电影的主人公是
A.完颜阿骨打B.铁木真C.元昊D.忽必烈
8.
宋太祖说:“五代十国时候,地方割据残暴不仁,百姓深受他们的祸害,我现今挑选文臣能人一百多人,分别去治理各地城镇,即使他们都贪污受贿,也是不能比过一名武将的祸害。”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强干弱枝B.重文轻武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
9.
根据“金榜题名、名落孙山、十年寒窗”这些词语的提示,你推测出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0.
在唐朝,有一位敢于直言,先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他就是
A.魏征B.宋璟C.姚崇D.房玄龄
11.
史书曾这样描述某一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据此判断该工具是
A.水排B.翻车C.曲辕犁D.筒车
12.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也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与下图画面描绘场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D.契丹国的建立
13.
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是    (  )
A.赵匡胤B.忽必烈C.安禄山D.李世民
14.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B.仪式的完善C.地方的无权D.君权的强化
15.
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从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
A.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B.全国商业网形成
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大商帮的出现
16.
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理解准确的是
A.封闭边界、固守疆域B.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17.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资治通鉴》
18.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前期
19.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明清皇宫D.长城
20.
这部书的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内容涉及诗歌、医学等各个方面,极具研究价值,无疑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这部书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
21.
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
22.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最后到跪,这一现象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23.
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唐朝对外交往B.宋代海外贸易
C.元朝交通发达D.郑和下西洋
24.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5.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B.李秀成C.杨秀清D.石达开
26.
下列内容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图强的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27.
一位同学在电脑上搜索以下几个关键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废除八股文”,你觉得他要查找的资料是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8.
1900年,在廊坊、杨村一带狙击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的八国联军的是
A.黄巾军B.三元里人民C.太平军D.义和团
29.
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遗迹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攻陷广州B.沙俄侵占雅克萨
C.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0.
2019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当年领导这场禁烟运动的是
A.李自成B.林则徐C.陈化成D.关天培
31.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中国将香港一岛割让给英国,“任便立法治理”。
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
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计2100万元,分4年付清。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3.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䜣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