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7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1

1.综合题(共2题)

1.
制度建构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创新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即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科举制度与高考利弊分析》南充师范学校李长江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七下中国历史》

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进士科"是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设置的?这一科目的设置有何意义?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材料二中所述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材料中“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他设置的特务机构是什么?
(4)材料四描述的是哪一机构的职能?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
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当此之际,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考验着胸襟、眼界、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国威之遐畅,而我国的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举国华文化,实在此时。

——昌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自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唐朝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还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的进步息息相关,请分别举例并说明这两方面对海外贸易发展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明朝的“海上远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政府推动这事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5)2018年以来,美国到处挥舞着制裁大棒,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请你利用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建议美国总统特朗普,怎样做才是明智的?

2.简答题(共1题)

3.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长沙市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近日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为专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解答以下问题:
(农业篇)
(1)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兴修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请你分别说出两例唐朝革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手工业篇)
(2)我国的陶瓷业也十分发达,请写出唐朝闻明中外、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彩色釉陶器”;“景德镇"瓷器又是兴起于何时?
(商业贸易篇)
(3)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北宋时由于商业发展活跃,我国出现了何种材料的货币?此时的商业贸易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有何发展?朝廷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经济格局)
(4)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你能说出到南宋时,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3.选择题(共11题)

4.
在7世纪初以后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在青藏高原上存在过一颗明珠,曾经它的光芒足以震慑东方。它的国土面积与唐朝不相上下。唐太宗时有一位公主嫁过去。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民族与唐朝政府的密切关系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回鹘
5.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A.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B.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C.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D.有利于武人受到尊重
6.
"元稹在《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时期
A.对外文化交流密切
B.胡人学习汉文化
C.胡乐在全国盛行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7.
2017年《妖猫传》上映以来广受大家喜爱。电影再现了盛唐唐玄宗时华丽壮美的景象。被电影吸引的小华想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他应该查找的章节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8.
2019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这条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
9.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10.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政治腐败严重,朝政混乱
B.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苛捐杂税
C.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
D.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11.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明朝的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
12.
《明史·职翻》》记载,朱元章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下列说法,符合材料主旨意思的是
A.朱元璋采取这样的举措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
B.明太祖废除承相制度,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
C.朱元璋性情残暴,滥杀无辜
D.明太祖告诫后世不得设立丞相
13.
历史老师在谈及一位人物时说道:“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他精通天文地理,熟知行军布阵;他戎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成为一代铁血汗王!”“他"指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4.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