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材料二: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砍杀事件。造成29死亡,14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各族群众纷纷表示强烈愤慨,各国政府也对分裂势力的暴力行为给予强烈谴责。
探究一:巩固统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在什么时候?在古代,那一次改革促进民族的融洽?
探究二:曾经的苦难,有离伤别恨,也有国恨家仇。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3)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4)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什么?
(5)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6)你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什么感悟?
材料一:“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材料二: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砍杀事件。造成29死亡,14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各族群众纷纷表示强烈愤慨,各国政府也对分裂势力的暴力行为给予强烈谴责。
探究一:巩固统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在什么时候?在古代,那一次改革促进民族的融洽?
探究二:曾经的苦难,有离伤别恨,也有国恨家仇。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3)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4)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什么?
(5)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6)你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什么感悟?
2.
沿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材料一中B是欧洲的大秦,写出A点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丝路拓展)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航海壮举)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祖诸遗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材料一中B是欧洲的大秦,写出A点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丝路拓展)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航海壮举)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祖诸遗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3.
某校九年级16班同学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辉煌与领先)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屈辱与反思)
材料二:1858年4月、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nch登载了题为《没有开花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绘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2)分析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并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是怎样使中国“崩溃”的?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延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革命与独立)
材料四: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交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发展与复兴)
材料五: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辉煌与领先)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第五大发明”是指什么?列举宋元时期影响世界的一项科技发明(屈辱与反思)
材料二:1858年4月、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nch登载了题为《没有开花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绘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2)分析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并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是怎样使中国“崩溃”的?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延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粱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3)依据材料三,中国人在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在第一期和第三期分别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革命与独立)
材料四: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交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阶段)”的革命性质和第二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发展与复兴)
材料五: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是指什么?
4.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2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1)材料一所述“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2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邓小平”。(1)材料一所述“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
(屈辱的开端)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界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困惑。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其含义是什么?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什么?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3)材料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其标志事件是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请列举“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理论自信)
材料四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逐渐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叫做什么?请你列举该理论的一点内容。
(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试举一例?
(屈辱的开端)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界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困惑。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其含义是什么?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什么?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3)材料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其标志事件是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请列举“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理论自信)
材料四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逐渐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叫做什么?请你列举该理论的一点内容。
(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试举一例?
6.
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选择题- (共40题)
12.
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激发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
B.使清王朝的统治全面崩溃 |
C.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
13.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关于各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阶段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产生 |
B.②阶段李鸿章等人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
C.③阶段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 |
D.④阶段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
14.
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A.⑤①③②④ |
B.③⑤①②④ |
C.⑤③①②④ |
D.③①②④⑤ |
15.
“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 | B.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
C.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16.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 )
A.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
B.知识分子破除封建迷信 |
C.战争使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
D.平等思想被日渐接受 |
17.
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
A.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
C.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
D.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
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3.
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标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C.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新成熟 |
D.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
24.
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表明吴佩孚
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 |
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
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 |
25.
***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强调的是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
26.
《都嘟》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C.五四运动时期 | D.北伐战争时期 |
27.
下图是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被誉为“民主革命的熔炉”。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培养革命需要的政治、军事人才,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该校位于


A.南京 |
B.上海 |
C.武汉 |
D.广州 |
29.
***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 B.叶挺 | C.贺龙 | D.刘伯承 |
30.
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
C.***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
D.把***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31.
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三大战役 |
32.
蒋介石点:“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据史实指出,“共同商讨”的结果是
A.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B.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
C.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签订了“双十协定” |
34.
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了,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1945年8月5日 | B.1945年8月15日 |
C.1945年9月2日 | D.1945年9月9日 |
35.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这一定格的寓意是( )
A.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 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A.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 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6.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十分兴奋的心情”缘于
A.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B.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
D.中共十五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 |
39.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⑤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⑤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⑤ |
40.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41.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中共七大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43.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
44.
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A. 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 “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A. 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 “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4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 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C.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 D.“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4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