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城实验学校2018-2019下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6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6

1.综合题(共4题)

1.
读图识图,回答问题
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们以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上面三幅图,请你分别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三项重大发明。
(2)请你结合图三的发明,谈谈它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2.
材料解析
材料一: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的正式确立。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19人;第二年考试,只录取了11人;此后数年,每榜进士大约都在10人左右,最少的乾德四年(966年)仅录取了6个人,可谓凤毛麟角。而唐、五代以来,每科进士都录取在二三十人。
材料二:开宝三年(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统计一下,看历经15次考试还没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浦为首共计106人的名字。赵匡胤大笔一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后来,这种进士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恩科进士”,即皇帝开恩特赐的进士。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科举选士呈现的趋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赵匡胤“大笔一挥”改革发展了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在宋代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是在落实什么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
(4)上述材料和问题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3.
主题探究
“盛世”与“统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统一”的探究活动。
(回眸盛世)
(1)小明同学准备制作一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简表》,但还没有全部完成,请在下面表格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完成表格。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朝
清朝
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


康乾盛世
 
(2)请以唐朝其中一个盛世局面为例,说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
(维护统一)
(3)清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在巩固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区域
新疆
西藏
台湾
设置的管理机构
 
 
 
 
(总结感悟)
(4)请结合以上活动简要说明“统一”与“盛世”的关系。
4.
解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中国)
哥伦布(意大利)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选择题(共17题)

5.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B.女真C.契丹D.党项
6.
《步辇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郑和下西洋
B.文成公主入藏
C.黄巢起义
D.岳飞抗金
7.
下图是陈桥驿纪念馆,上而的楹联是,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他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人”是?
A.寇准
B.赵匡胤
C.岳飞
D.赵构
8.
下图是某班学生在举办故事会时准备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故事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澶州之战
9.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该材料评价的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铁木真
D.忽必烈
10.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是快递小哥雷海为,他的生活诗词为伴,志在远方。中国历史上诗、词成为文学主流的朝代分别是
A.隋宋
B.唐宋
C.宋元
D.明清
11.
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强大
③科技发达
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清明上河图    交子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元民族融合
D.宋代经济文化繁荣
13.

The students give their best wishes to the teachers on __________.

14.
学完清朝史实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清朝的读书人简直没法活了,稍不留神,就因为写的诗或文章触犯皇帝而被抓起来。”他评论的是清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废除还相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禁书毁书
15.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措施判断被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16.
最符合下面表格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
土尔扈特部归国
4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清朝的对外关系
C.清朝民族政权并立
D.清朝经济发展
17.
下图是位于山东蓬莱的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故里的外景。下列有关戚继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戚继光是清朝爱国将领
B.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侵略,肃清倭患
C.戚继光领导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
D.戚继光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18.
2018年4月19日至26日,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团走进台湾,携鲁绣、剪纸、面塑、皮影4个非遗项目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互动,活动受到台湾居民的交口称赞。历史上,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的民族英雄是
A.康熙帝
B.郑和
C.郑成功
D.戚继光
19.
某校七年级学生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从以下两幅图片得出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描绘乾隆时苏州繁华景象的《盛世滋生图》 康乾时期人口增长情况
A.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十分兴盛
B.清朝前期,尤其是乾隆时期,人口迅速增长
C.清朝前期,苏州是十分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D.人口的增长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20.
历史学家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传统的内陆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国一律视为蛮夷,既居高临下,又处处防范。”那么,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
A.开明的对外政策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完全孤立隔绝
D.闭关锁国
21.
下列明清时期出现的巨著与其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罗贯中---《农政全书》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