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2018-2019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试卷号:37666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6

1.判断题(共1题)

1.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卢沟桥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的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鉴真。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71年,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俄国压迫,在其首领噶尔丹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顺治帝。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6题)

2.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A、B两点的地名以及B点通往A点之间运河段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B点通往A点之间运河段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图二A、B两点的地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唐朝阎立本所画的《辇图》,它描述了唐朝皇帝接见吐蕃赞普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1)请问这位皇帝是谁?这位吐蕃赞普是谁?唐朝哪位公主与其合亲?

材料二: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将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疆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3)列举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举措。
4.
我国从秦朝开始就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知道明清,共存在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和强化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时在官员选拔方面创立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该制度到明朝时有什么变化?
(2)宋太祖是如何解除进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的?
(3)明朝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而采取的特有措施是什么?
(4)清朝统治者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采取了什么措施?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一员年轻将领到东南沿海抗倭。经过不懈努力,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材料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材料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表现
(2)材料一中“一员年轻将领”是指谁?
(3)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条约是1689年中俄之间签订的什么条约?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入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学习佛教文化。

材料二:从浏家港出发,开始了一次远航。这次远航,共有船62艘,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装有12帆,可乘坐1000多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材料三: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外国商船停泊处,派人弹压稽查。

(1)材料一中,日本的“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唐朝东渡日本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一中“到国外学习佛教文化”的著名人物是谁?他们的活动起到什么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次重要的远航,说出此次远航的名称?此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能看出清政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此政策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名称是什么?同时期还有一种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这一变化的时间是什么朝代?
(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农业科学巨著,它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请说出这部书的名字、作者。同一时期还有一部科学巨著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4)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高产作物并在中国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请列举两种作物名称。

3.连线题(共1题)

8.
将下列作品与其相对应的作者连线

4.选择题(共19题)

9.
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现在元朝末年,这反映了
A.中外交往频繁
B.文化事业繁荣
C.民族融合发展
D.元朝疆域辽阔
10.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B.建立元朝C.统一蒙古D.定都大都
11.
开元盛世是在谁统治时期出现的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12.
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谁统治时期
A.唐高宗B.武则天C.隋文帝D.隋炀帝
13.
唐朝初年,下列民族名称中哪个还没有出现
A.吐蕃B.回鹘C.突厥D.靺鞨
14.
隋唐时期,推动中日交往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鉴真B.玄奘C.戒贤D.崔志远
15.
唐朝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曾笔谏皇帝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B.欧阳询C.柳公权D.王羲之
16.
曾有人上书唐朝皇帝说已“和同为一家”,并结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是哪个民族
A.匈奴B.蒙古C.契丹D.吐蕃
17.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赵匡胤B.元昊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18.
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辽
19.
瓦肆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达官贵人的需要
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0.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 造纸术和火药 B.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 火药和指南针 D. 指南针和造纸术
21.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皇权
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C.迁都北京D.分封藩王
22.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和红海沿岸
23.
权利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达到顶峰的标志事件是
A.废除丞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军机处D.设立廷杖制度
24.
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是在
A.明朝初期B.明朝中期C.明朝末期D.清朝初期
25.
1757年,清朝只开放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处是
A.广州B.深圳C.上海D.扬州
26.
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哪一历史现象
A.政治腐败B.文化专制C.官场黑暗D.经济凋敝
27.
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 盛京将军
B. 伊犁将军
C. 乌里雅苏台将军
D. 驻藏大臣

5.填空题(共1题)

28.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诗圣”是__________
(2)《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_________
(3)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
(4)写成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6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