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6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0

1.综合题(共3题)

1.
古代中国,长时间领先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伟大思想)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中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哪个历史事件?
(瑰丽文学)
材料三 唐诗,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繁花似锦,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却又能透过诗句,读出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唐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2)阅读材料三,说出唐朝两位影响较大的诗人。
(神奇科技)
材料四 由西方学者认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就是公元1000年后中国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3)你能说出宋朝时期的三项重大发明吗?
(经济发展)
材料四

(4)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图一: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
2.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国古代某朝代政治制度图示

(1)公元前221年,我国首次实现大一统局面。这一年应是公元前多少世纪?哪位历史人物为这一统局面的开创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材料一:指出,该人物建立的统一国家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管理,他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示直观反映了我国东汉至隋朝政权(王朝)的演变更迭情况。请在图示方框中该是哪个王朝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一时段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3)阅读图一、二、三:指出所体现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材料三:反映中国古代怎样的政治趋势
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图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
(1)“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掠夺,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哪一著名的工程?这里北方游牧民族是指古代中国的哪个民族?
材料二 汉朝设置西城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汉代在新疆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什么?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元朝疆城: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3)由材料三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元朝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在台湾和西藏分别设置什么机构?
材料四 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期中后至清明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的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各举一例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应对的?清朝统治者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的机构。

2.选择题(共15题)

4.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6.
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石守信B.赵光义C.赵普D.赵匡胤
7.
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8.
归纳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方法,刘涵同学归纳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正确的是(  )
A.宋朝(广州十三行)——清朝(市舶司)B.宋朝(市舶司)——清朝(广州十三行)
C.宋朝(勾栏)——清朝(市舶司)D.宋朝(瓦子)——清朝(广州十三行)
9.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鲁智深曾逛到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他到的这地方应该是当时的(  )
A.专营商业的“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1.
下列从隋朝至清朝的朝代(历史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一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
B.隋一辽宋夏金一唐一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
C.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元一明一清
D.隋一一唐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明一元一清
12.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3.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14.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传奇英雄的故事? (    )
A.三国B.唐朝C.宋朝D.清朝
15.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16.
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因此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A.闭关锁国政策B.设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D.八股取士
17.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人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
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体型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侧趾退化,不再使用,只靠中趾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
①所以在演化中四肢逐渐变得长而有力
②这个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马从适应于森林生活到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
③在草原中生活极易受到肉食动物的袭击
④由于马是被捕食的动物
⑤而最好的防御方式就是要比捕食它的动物跑得更快

3.填空题(共1题)

19.
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