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2题)
(1)司马光完成的《史记》被称为“史学双璧”之一。( )
改正:
(2)汉朝华佗改进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
改正:
(3)牛顿总结出出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
改正:
(4)齐白石创作的《愚公移山》,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
改正: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汉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此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群星闪烁,孔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世界东方思想天空的一颗耀眼明星。而十四世纪中叶兴起与西班牙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1)错误: 改正:(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2.综合题- (共2题)
(人民之幸)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1)以上歌词反映的是国共共同领导的什么斗争?概括此次斗争的目的是什么?当人民即将迎来胜利的时刻,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派们怎么做的?(人民之奋)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2)材料中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相煎之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3)上述材料中红军实行战略性转移的原因是什么?(民族之危)
为了实现其独裁专制统治,蒋某人实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了日寇可乘之机,日军不断挑衅将局部侵华又上升到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4)日军制造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是什么?国共两党怎么做的?(人民之乐)
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并最终迎来了胜利。
(5)说出抗日时期敌后战场取得抗日胜利的战役一例。(人民之思)
(6)从以上的探究中,你又什么样的认识。
材料一 “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说的南门立信的故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一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以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2)材料一反映的法律文献颁布之后该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此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材料三

(3)图一、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之后我国确立起什么样的制度?
(4)通过以上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3.选择题- (共9题)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B.皇帝爱惜子民 |
C.维持统治的需要 | D.皇帝也爱作秀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西安事变 |
A.邓稼先——两弹元勋 | B.莫言——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C.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 D.屠呦呦——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A.土地改革 | B.开国大典 | C.抗美援朝 | D.一五计划 |
A.东西方价值观差距很大 | B.东西方所走的道路是不同的 |
C.近代西方的发展充满血腥 | D.东西方都非常重视航海事业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