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实价值。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
材料二:资料卡: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 ![]() | 图片说明: 此俑中,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
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
材料四: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实价值。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材料一:

材料二:
评价一 |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
评价二 |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3.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清实录》
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所示著作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著作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选择题- (共28题)
4.
科学准确地解读史实可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合理的是
| 史实 | 推论 |
A | “苏常熟,天下足”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B | 市舶司的设立 |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 |
C | 宋词元曲的流行 | 宫廷文化风靡一时 |
D | “史学两司马” | 宋元文学艺术繁荣 |
A.A |
B.B |
C.C |
D.D |
5.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统一全国——元朝建立 |
B.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金朝被灭 |
C.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
D.金朝被灭——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
7.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 |
B.指南针在北宋末年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
C.元代将火药运用于战争发明了杀伤力强大的火铳 |
D.四大发明及其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
8.
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这反映了
A.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
B.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
C.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
D.政局动荡影响文化风貌 |
11.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文官政治的背景 |
B.武将专政的表现 |
C.重文轻武的影响 |
D.对外交往的发展 |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更看中门第。隋朝实行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这体现了科举制
A.促进贵族向平民转化 |
B.简化人才选拔的程序 |
C.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
D.保证世袭贵族的特权 |
20.
嘉靖年问,“倭大举犯福建……距城十里……结大营(戚继光)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乃(于是)旋师。”该材料突出反映了
A.反侵略战争胜利 |
B.戚家军纪律严明 |
C.明朝的海防松弛 |
D.倭寇问题彻底解决 |
21.
张居正(1525—1582)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下列关于他人生经历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A.官居丞相位极人臣 |
B.督促子孙钻研八股文 |
C.主持禁绝《红楼梦》 |
D.见证郑成功收复台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