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西中学2019年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6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废丞相,设三司;罢中书,分六部;设内阁,权强化。
材料四 如图。

(1)这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的内容,写出这些制度或机构的设置分别是由哪些皇帝在位时实行或设置的。
①“废丞相……分六部”:
②设立军机处:
(4)材料二时,我国对西藏如何加强管理?材料四时,我国又如何对台湾加强管辖,请填写对应时期对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名称。
①西藏: 。②台湾:
(5)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说明了什么?
2.

   宋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幅辉煌灿烂的书卷,请结合以下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政权卷)

材料一:读下图


(制度卷)

材料二:读下图


(交流卷)

材料三: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身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民族卷)

材料四: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分析这种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是哪一机构?并分析导致“宋代对外贸易重心……转向海洋”的因素。(写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所述,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请举出北宋与辽的一次议和南宋与金的一次战役,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认识。

3.
综合探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26题)

4.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5.
《册府元龟》记载: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每年“以板印历日”,不用等朝廷颁下新日历,“其印历已满天下”。该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6.
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①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8.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9.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10.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1.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 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
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A.《史记》B.《汉书》
C.《后汉书》D.《资治通鉴》
13.
造成下表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清朝商业的兴盛B.清朝推行垦荒政策C.清朝手工业发展D.清朝土地兼并严重
14.
全书包含三大部分:卷首部分,主要有本书的目录及附图1160幅:卷一至卷四部分,主要包括 “百病主治药”:卷五至卷五十二部分,共收录1892 种药物,总计60类。此书是( )
A.《本草纲 目》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
15.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16.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设置军机处
A.削弱了皇权
B.加强了相权
C.抑制宦官专权
D.君权高度强化
17.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为抗击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朝代
人物
事迹
明朝
威继光
肃清东南沿海倭患
清朝
郑成功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
康熙皇帝
亲征雅克萨,驱逐抄俄侵略者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18.
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厦门
19.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
20.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21.
梁启超有云: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而我国自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之所以发出“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感慨,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A.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D.中国的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
22.
小明同学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特展“走进养心殿”后,对“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属于“十全老人”功绩的有(  )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置台湾府④反击沙俄侵略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②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
23.
《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B.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C.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24.
央视新闻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中国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列科技著作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是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九章算术》
2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6.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7.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28.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9.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 关注民生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