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庭,水能载舟,亦能看舟。”他在位统治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印度、东南亚、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丞相胡惟唐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
(1)材料一指的是谁?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叙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子哪个朝代?当时率领船队七次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了什么机构?他所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他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庭,水能载舟,亦能看舟。”他在位统治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印度、东南亚、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丞相胡惟唐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
(1)材料一指的是谁?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叙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子哪个朝代?当时率领船队七次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了什么机构?他所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养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两点)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养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两点)
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1)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什么制度?隋唐时期发明了一种制度,“使得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该“制度”指什么制度?
(边疆管理)
(2)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请用汉朝、元朝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成就辉煌)
(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华侨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这不仅是因为唐朝的强盛,也是因为唐朝对外政策,鼓励外国人与中国交往。材料中唐朝的强盛时期的盛世名称是什么?说说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4)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宋朝科技发明方面“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宋朝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制度创新)
(1)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什么制度?隋唐时期发明了一种制度,“使得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该“制度”指什么制度?
(边疆管理)
(2)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请用汉朝、元朝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成就辉煌)
(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华侨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这不仅是因为唐朝的强盛,也是因为唐朝对外政策,鼓励外国人与中国交往。材料中唐朝的强盛时期的盛世名称是什么?说说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4)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宋朝科技发明方面“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宋朝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2.选择题- (共25题)
4.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 B.食客盈门的酒楼 |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 D.好汉比武的擂台 |
5.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君主分别是( )
A.李渊和李世民 | B.宋太祖和宋高宗 |
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 D.顺治帝和康熙帝 |
10.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畀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西夏 | B.北宋与辽 | C.南宋与辽 | D.南宋与金 |
12.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 理藩院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行中书省
A. 理藩院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行中书省
17.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20.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如图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2.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四海一家”的中华文明 |
B.说明明朝国力强盛 |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
D.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