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研究古籍,再现历史。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别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翻译:有人发明了一种巧办法,用四周有框的铁板,用一些松脂、石蜡、纸灰等浇满,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松脂融化,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二: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翻译:方家用磁石磨成针,于是可以指向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指甲上或碗的上端边缘都可以使用,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容易滑落掉下,都不如以悬挂为最好的。)
材料三: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翻译:娄钤辖命令部下点燃一个火炮,声音如雷霆,震得土崩,冒出很多烟,很多兵吓死了,等火熄灭了去看看,只剩下一些灰烬。)
(4)明代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请根据内容提示,写出著作名称。

材料一:有人别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翻译:有人发明了一种巧办法,用四周有框的铁板,用一些松脂、石蜡、纸灰等浇满,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松脂融化,就可以印书了。)
——王祯《农书》
(1)材料一中“别生巧技,活字板印”的第一人是谁,材料一的作者在材料一这本书中,还系统总结和创新了哪种技术,他还发明了什么排字法。材料二: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翻译:方家用磁石磨成针,于是可以指向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指甲上或碗的上端边缘都可以使用,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容易滑落掉下,都不如以悬挂为最好的。)
——沈括(梦溪笔谈》
(2)材料二描述的这种发明是,战国时期我国人民用天然磁石制造的类似工具称为什么?在我国什么时期这种技术应用到海船上?后来这种技术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翻译:娄钤辖命令部下点燃一个火炮,声音如雷霆,震得土崩,冒出很多烟,很多兵吓死了,等火熄灭了去看看,只剩下一些灰烬。)
——《宋史》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发明?材料三说明这一技术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什么领域?后来阿拉伯人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4)明代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请根据内容提示,写出著作名称。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下很多精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四个故事分别出自哪部著作?
(3)材料二这四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
材料三:这种戏曲形式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有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舁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材料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
(1)材料一中的□□应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建筑奇迹,主要是哪个时代修筑的?这一建筑奇迹东起何处?西到何处?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四个故事分别出自哪部著作?
(3)材料二这四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
材料三:这种戏曲形式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有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舁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
(4)材料三所描述的这种戏曲形式是。2.选择题- (共24题)
18.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对其发展的表现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引进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 |
B.丝织业中心变成丁北京和南京 |
C.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
D.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
20.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开创了
A.西大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 |
B.东西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 |
C.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 |
D.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