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6

1.综合题(共2题)

1.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哪一个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明末清初却被荷兰殖民者霸占,当时是谁收复了台湾?
(3)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
时期
民族融合的形式
具  体  史  实

和亲
 

民族迁徙
 

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4)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
2.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2.选择题(共13题)

3.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4.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反映南宋大将( )领导的“岳家军”的生动写照。
A.宗泽B.韩世忠
C.王彦D.岳飞
5.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A. 西周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隋朝的科举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6.
《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7.
两宋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B.商行
C.工部D.转运使
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
A.内容丰富B.豪迈奔放C.别致清新D.委婉真挚
9.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10.
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1.
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D.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2.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
C.回族形成D.设置驻藏大臣
13.
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 秦朝与明朝   B. 汉朝与宋朝
C. 秦朝与清朝   D. 唐朝与明朝
14.
明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是
A.临洮和陇西 B.鸭绿江和嘉峪关
C.陇西和临洮D.嘉峪关和鸭绿江
15.
清朝时,有人因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