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机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思想措施是什么?(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机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中俄两国的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比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比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段文字出自什么条约?
(2)该条约是哪两国谈判签订的?这个条约属于什么性质?
(3)条约是在什么时间、哪位皇帝在位时签订的?
(4)该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
(1)这段文字出自什么条约?
(2)该条约是哪两国谈判签订的?这个条约属于什么性质?
(3)条约是在什么时间、哪位皇帝在位时签订的?
(4)该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
3.
2013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三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郑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三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
4.
2018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选择题- (共31题)
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C.瓦子的出现 |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6.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8.
有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展现了南宋时都城临安的社会生活场景。下列是对该剧几个镜头的描述,你认为哪个镜头不符合历史事实。
A.瓦舍里有艺人在说唱 |
B.富商用纸币在进行交易 |
C.茶馆里商人在谈生意 |
D.锦衣卫在街上耀武扬威 |
16.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④ |
18.
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
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 |
B.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部边界问题 |
C.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北部边界问题 |
D.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西部边界问题 |
21.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⑤戚继光抗倭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⑤戚继光抗倭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24.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张骞通西域 郑和下西洋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张骞通西域 郑和下西洋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A.祖国统一 |
B.民族团结 |
C.中外交往 |
D.抵抗侵略 |
28.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中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 |
B.收复台湾 |
C.宣扬明朝的富强和国威 |
D.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31.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
33.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帝国的繁盛 |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
C.近代的曙光 |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