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春季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3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积极探索治国策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整理自七年级下册教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
材料二 明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2)有学者认为“明朝用分权的方式达到集权的目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清朝疆域图

(3)将上图中①②补充完整,这些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2.
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开元十三年)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唐·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开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节日习俗是社会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今天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并且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主题。请在下表相应位置填上对应的节日。
诗词
传统节日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宋)辛弃疾


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

——(宋)李清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材料二 

图一《前门街市图》(局部)图二清代《茶园演剧图》
(3)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清代什么社会现象?两种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
在中国古代跨文化的互动历史中,中华文明远播异域,同时也吸收了异国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图二《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1)结合图片和所学,分别叙述图中人物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论》

(2)请结合材料二和示例,继续实证培根的观点。
(示例)实证一: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毕昇发明。13世纪传入朝鲜等地区,后传到波斯、欧洲。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欧洲新思想的传播。
实证二:
实证三:
材料三 

图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二《榜葛剌进麒麟图》

图三山东德州苏禄王墓  
(3)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图二:麒麟是非洲的酋长所进献
图三:唐与东南亚之间友好交往
图四:郑和船队曾到非洲索马里
图五:明与西亚友好往来的见证
(4)综合以上材料,古代中外交流对当今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2.选择题(共23题)

4.
研究元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是
A.纪录片《元代三都》
B.《忽必烈传》
C.《元史》
D.元宣政院印
5.
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书名为
A.《春秋》
B.《史记》
C.《宋史》
D.《资治通鉴》
6.
历史观点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评价;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叙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
B.《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所绘
C.明朝北京城于1420年基本建成
D.清乾隆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7.
下列史论结合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确立
B
唐朝把诗歌列为考试内容之一
唐朝不拘一格选才,出现重文轻武局面
C
宋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造就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D
明朝考题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试内容丰富,促进文化发展与思想解放
 
A.A
B.B
C.C
D.D
8.
评价武则天的对联是
A.平心纳谏 开明仁治魏征镜 泣血喊天 遗憾弟兄玄武门
B.降临天意 自古历朝男作主 扭转乾坤 当今天下女为尊
C.百姓安居 王者颗心昭日月 功臣退隐 仁风杯酒化干戈
D.赋诗建业 岂知强弩已成末 坐井观天 不料天朝渐到头
9.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反映了
A.金城公主入藏
B.唐与吐蕃会盟
C.文成公主入藏
D.尊太宗为“天可汗”
10.
下列人物属于绘画领域的是
A.吴道子
B.白居易
C.苏轼
D.曹雪芹
11.
2019年1月台北故宫因私自将绝世国宝“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出借日本展出被两岸民众痛批。《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因唐玄宗时爆发动乱致其侄子遇难,无比悲愤而写。这场动乱是
A.靖康之变
B.陈桥兵变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2.
对五代十国时期表述正确的是
A.南方战事不断
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延续
C.北方政局稳定
D.统一不再是必然的趋势
13.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画了一个思维导图(见下图),他的教学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时代
D.封建制度的没落
14.
从宋代《耕获图》可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A.北方人口的南迁
B.棉花的大量种植
C.耕作技术的提高
D.苏湖熟,天下足
15.
反映出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的是
A.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B.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
C.水稻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宋朝是瓷器发展史上辉煌时代
16.
下列货币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7.
完成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18.
下图反映了隋朝
A.结束长期分裂,顺应了统一的趋势
B.在面对陈的战争中具有绝对性优势
C.文帝时国家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D.统治残暴,引发农民起义致其灭亡
19.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南至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0.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
A.任用贤才
B.轻徭薄赋
C.改革科举
D.反击突厥
21.
下图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现象得益于
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当时平均气温持续降低
C.明代工程长城最终完工
D.纺织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22.
清大臣胡中藻写道“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乾隆帝旨在
A.惩治官员贪污腐化
B.加强思想领域控制
C.纠正诗文浮夸之风
D.维护清朝民族团结
23.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完全隔绝了与外国往来
B.阻碍了传统文化传播
C.导致朝廷收入大幅减少
D.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
24.
《清顺治朝实录》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方准征收钱粮。”这一措施
A.阻碍了清初农业的发展
B.导致清朝社会矛盾尖锐
C.推动了清初经济的发展
D.减轻全国农民徭役负担
25.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文学——吴承恩——《三国演义》
B.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C.科技——徐光启——《天工开物》
D.农学——宋应星——《农政全书》
26.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下列口号意思与之一致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均田免赋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D.反清复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