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置了什么管辖机构?元朝时,设置管辖西域的机构是什么?清朝时,设置管辖西域的机构是什么?
(2)元朝时,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明末清初,出兵侵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1)唐朝时,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置了什么管辖机构?元朝时,设置管辖西域的机构是什么?清朝时,设置管辖西域的机构是什么?
(2)元朝时,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明末清初,出兵侵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2.
“识图辨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被誉为世界航海史的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此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郑和远航提供技术?
(3)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应该借鉴些什么?

(1)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被誉为世界航海史的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此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郑和远航提供技术?
(3)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应该借鉴些什么?
3.
材料解析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材料二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确定。
材料三 清代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因“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杀,而且罪及师友。
(1)结合材料一说出科举制诞生于哪个朝代?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发展了科举制,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如何发展科举制的?
(3)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二,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5)据材料三,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导致的?有什么危害?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材料二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确定。
材料三 清代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因“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杀,而且罪及师友。
(1)结合材料一说出科举制诞生于哪个朝代?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发展了科举制,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如何发展科举制的?
(3)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二,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5)据材料三,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导致的?有什么危害?
4.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哪一项举措?为监视官民,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指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哪一项举措?为监视官民,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指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2.连线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0题)
9.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只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6.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
B.鉴真东渡 |
C.郑和下西洋 |
D.戚继光抗倭 |
20.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的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21.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23.
《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 B.废丞相,设三司 |
C.设置三省六部制 | D.创立殿试制度 |
24.
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
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