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3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材料二: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印刷术在隋唐和北宋时期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很大的发展,除了发达的驿站以外,还有哪格技术有较大发展?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材料二:善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京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使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镇《法曲》

(1)材料一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2)材料二诗句中的“幕”“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所引诗句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情况?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期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维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那种因素导致的?
材料二:陈列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这门钢炮(如下图)有这样的简介:该炮炮身铸有康熙钦定名称”神威无敌大将军”,1685年、1686年两次随清军炮轰盘踞在维克萨的侵略军,敌军死伤累累被迫乞降。

材料三:维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做之灾。下面是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被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听转明。”
(2)材料二中的“侵略军”是指哪国的侵略军?战后双方签订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意义何在?
(3)材料中这些文人和官员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2.选择题(共12题)

4.
下列属于贞观时期推行的措施是
①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④统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
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立的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
6.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君主分别是( )
A.李渊和李世民B.宋太祖和宋高宗
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D.顺治帝和康熙帝
7.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
①颜真卿
②柳公权
③欧阳询
④阎立本
⑤吴道子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北宋
C.辽与金
D.金与南宋
9.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到西洋开疆拓土
B.宣扬国威
C.到伊斯兰教圣地朝拜
D.加强与四方的交流
10.
下列人物和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A.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B.司马光——《资冶通鉴》
C.徐光启——《天工开物》
D.曹雪芹——《红楼梦)
11.
清朝时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置军机处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锦衣卫
12.
当西方的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行的政策是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3.
“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派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进行雅克萨反击战
C.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品有:
A.《牡丹亭》和《长生殿》
B.《长生殿》和《桃花扇》
C.《牡丹亭》和《桃花扇》
D.《窦娥冤》和《牡丹亭》
15.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历朝重视发展农业,引进和大力推广新品种。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
②葡萄
③马铃薯
④甘薯
⑤石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