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8

1.选择题(共15题)

1.
下表是东华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时间地区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日:“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人口大量南迁
C.苏杭生活富足
D.宋朝社会生活
2.
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3.
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段谕旨的核心思想是说南宋政府应
A.重视官吏选拔
B.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海外贸易
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4.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分科考试
B.平等竞争
C.以德取才
D.注重实践
5.
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唐朝先进的制度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俗习惯
③玄奘弟子根据玄奘口述写成《大唐西城记》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6.
宋神宗时期,要杀一个有罪的官员,遭到朝中官员的反对,他们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后来改为“刺配远恶处”,又有人说:“士可杀不可辱。”这个故事反映了
A.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普遍尊重
B.宋代法律宽松,罪人容易得到宽恕
C.宋代大臣权力很大,威胁到皇权
D.宋代皇帝昏庸无能,经常受到臣子的摆布
7.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8.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9.
据史书《廿二史札记》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朝
A.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B.京官公务繁忙
C.皇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D.京官与妻子的感情好
10.
明史专家樊树志先生在《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一书中写道:“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戚继光、俞大猷的‘平倭’战争,而是朝廷政策的转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及其辅政大臣实行比较开放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准许人民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材料认为威继光等抗倭英雄的平倭战争是解决“倭患”问题的关键之举
B.材料认为“倭患”问题随着明朝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C.材料认为抗倭英雄的斗争和明朝政府调整政策都是“倭患”问题解决的原因
D.材料认为只要明朝政府取消海禁政策,“倭患”问题就肯定可以解决
11.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2.
下表为清朝前期中国人口增长表,关于对下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
1661
1685
1724
1766
耕地面积(约万顷)
549
608
684
741
人口(约万人)
1900
12000
15000
21000
 
A.清前期政局稳定,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表现出国家的强盛
B.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和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关
C.耕地面积增加与人口增长没有因果关系
D.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
13.
消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恶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八股取士
B.特务统治
C.廷杖制度
D.“文字狱”
14.
清朝时,曾有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15.
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B.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C.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D.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