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开放与交流使唐朝文明走向辉煌,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空前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志。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借鉴些什么?

(1)开放与交流使唐朝文明走向辉煌,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空前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志。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借鉴些什么?
2.
材料解析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1)结合材料。说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确定。
(2)据材料,明朝科举制在命题范围、答卷格式方面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清代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因“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杀,而且罪及师友。
(3)据材料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导致的?有什么危害?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1)结合材料。说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确定。
(2)据材料,明朝科举制在命题范围、答卷格式方面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清代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因“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杀,而且罪及师友。
(3)据材料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导致的?有什么危害?
2.选择题- (共18题)
4.
余秋雨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其向往的理由是
①废除宰相,专制顶峰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③科技领先,宋词兴盛
④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①废除宰相,专制顶峰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③科技领先,宋词兴盛
④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②④ |
7.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
B.忽必烈 |
C.努尔哈赤 |
D.阿保机 |
8.
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B.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
C.对秦桧的无比憎恨 | 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
16.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
A. 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 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 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A. 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 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 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