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各政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哪位汉族将领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各政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哪位汉族将领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材料四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摘编自360百科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重大举措。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材料四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4)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选择题- (共16题)
6.
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安史之乱的结果 |
B.澶渊之盟的影响 |
C.重文轻武的政策 |
D.南宋偏安的屈辱 |
8.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根据所学知识,1279年
A.隋朝灭陈,完成统一 |
B.金破开封,北宋灭亡 |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
D.明朝建立,西洋归附 |
9.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
10.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净化官场风气 |
B.强化封建皇权 |
C.监视官员百姓 |
D.控制国家兵权 |
11.
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全城 |
B.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
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沈阳 |
13.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A.设立锦衣卫 |
B.大兴文字狱 |
C.设置转运使 |
D.设置军机处 |
16.
***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A.《三国演义》 |
B.《天工开物》 |
C.《红楼梦》 |
D.《西游记》 |
17.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 ||
表现 |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 |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 ||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
影响 |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