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综合题(共2题)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各政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哪位汉族将领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摘编自360百科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重大举措。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材料四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4)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选择题(共16题)

3.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4.
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秦朝暴政
B.黄巢起义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5.
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安史之乱的结果
B.澶渊之盟的影响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南宋偏安的屈辱
6.
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立
7.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根据所学知识,1279年
A.隋朝灭陈,完成统一
B.金破开封,北宋灭亡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D.明朝建立,西洋归附
8.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9.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
10.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净化官场风气
B.强化封建皇权
C.监视官员百姓
D.控制国家兵权
11.
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全城
B.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沈阳
12.
为了加强对下图①处所代表区域的有效管辖,清政府在此设立了
A.按察使司
B.西域都护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13.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A.设立锦衣卫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转运使
D.设置军机处
14.
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推广种植甘薯
B.清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C.清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D.清政府实行垦荒政策
15.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
A.李白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徐光启
16.
***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A.《三国演义》
B.《天工开物》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18.
“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军”来自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沙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