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联考(26中、59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7

1.综合题(共1题)

1.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碰撞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一 

(1)请为上图设计一个标题。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散,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图片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3)材料三中的“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材料四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朝签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其不溃散。”

——《朱子语类》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统治者奉行一种什么政策?北宋统治者的哪些措施间接导致了材料三中盟约的签订?
材料五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5)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6)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23题)

2.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B.女真C.契丹D.党项
4.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哪位古代著名诗人的评价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清照
5.
下列朝艺术家与其风格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颜真卿——端正劲美
B.欧阳询——方折峻丽
C.阎立本——形神兼备
D.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6.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7.
电视剧《杨门虎将》展现了杨家氏族为保卫大宋江山洒尽热血的感人画面。剧中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是
A.石敬塘
B.寇准
C.李纲
D.岳飞
8.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耶律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宋朝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议和
⑤元昊建立大夏国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⑤④③
9.
南宋时,一位商人沿长江面下去江南看一个朋友.沿途他会看到的经济作物有
A.茶树、玉米
B.棉花、玉米
C.棉花、茶树
D.棉花、粟
10.
有学者指出,中国此时期(宋朝)的航海科技是领先全世界的。中国造的有分舱区的大船——包含四层甲板、四或六桅……航海图用罗盘导向,这种科技远远超过西亚与欧洲。当时造船业发达的地区是
A.广州
B.杭州
C.景德镇
D.开封
11.
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推列正确的是
①南宋灭亡  
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蒙古灭金  
④统一蒙古  
⑤蒙古灭西夏
A.④⑤③②①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①⑤④②③
12.
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
A.蒙古族统一中国 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北宋之战 D.金攻辽之战
13.
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一份重要遗产,以下对这份遗产叙述正确的是
A.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B.创新了中央官职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C.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D.实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使地方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14.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
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①宋对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7.
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宋太祖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B.扩大宰相的权力
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8.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略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19.
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0.
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文化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22.
如下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某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
A.台湾B.海南C.新疆D.西藏
23.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24.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