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5.
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景,中俄双方最终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二AB两处分别是哪两位皇帝?后来清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材料一:

材料二:A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救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B又赐予格鲁派的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景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景,中俄双方最终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二AB两处分别是哪两位皇帝?后来清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此时开设了什么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3)上述材料在对外交往方面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材料一: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没有欺辱弱国。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 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政策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使得中国与亚非各国建立了友好联系。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清政府)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1757年,清延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 (下)
(1)材料二所说的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此时开设了什么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3)上述材料在对外交往方面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选择题- (共21题)
7.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12.
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下列是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人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同汉族融合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其中所提到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指
A.汉族 | B.满族 | C.六诏 | D.回族 |
15.
他兵败被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他被关押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他被押往刑场后,面南而拜,引颈就刑,从容就义。他是( )
A.岳飞 | B.寇准 | C.文天祥 | D.陆秀夫 |
20.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4.填空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