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 族团结宝鼎”(青铜器)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 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材料四: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重要史实;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宋和 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 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宋在战争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怎么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的?
(5)从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史实中,你可以悟出哪些道理?
材料一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 族团结宝鼎”(青铜器)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 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材料四: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重要史实;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宋和 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 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宋在战争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怎么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的?
(5)从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史实中,你可以悟出哪些道理?
2.选择题- (共6题)
2.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5.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