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德州市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764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1

1.综合题(共3题)

1.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依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他的治国思想推动了什么盛世局面的到来。
材料二:唐朝釆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举例说明汉藏两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试举一例)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开创这一局面的帝王是谁?从材料三中找出最能概括当时社会风貌的诗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
沿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材料一中B是欧洲的大秦,写出A点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丝路拓展)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航海壮举)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祖诸遗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3.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在什么时候?在古代,哪一次改革促进民族的融洽?
材料二: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砍杀事件。造成29死亡,14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各族群众纷纷表示强烈愤慨,各国政府也对分裂势力的暴力行为给予强烈谴责。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清朝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清朝疆域四至?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危害?
(4)唐朝与清朝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3题)

4.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A.B.
C.D.
5.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为了加强对其管理,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发行交子B.设立瓦子C.设立中书省D.设立市舶司
6.
如下图,三幅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三项重大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发明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  )
A.三国B.隋唐C.宋元D.明清
7.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8.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中书省
C. 行省制
D. 尚书省
9.
2017年1月3日,位邵阳市高崇山镇的岳飞纪念堂的迁移工程举行了开光庆典。同时,一场关于“岳飞是民族英雄”的讨论也在中学历史教师中悄然兴起。人们纪念岳飞、讨论如何评价岳飞,这是因为(  )
A.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B.岳家军作战勇敢
C.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10.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读读唐诗、宋词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1.
下图反映的发展趋势是
A.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统治者重视农业
C.经济的持续发展
D.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12.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B.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康熙帝册封班禅D.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班禅六世
13.
某学者在《百家讲坛》做了“戚继光抗倭”“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等一系列讲座,由此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君主专制的强化
14.
下列各项中,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政治腐败
B.国家财政危机,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C.李自成领导了农民起义
D.吴三桂降清
15.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和唐朝
B. 西汉和唐朝
C. 秦朝和明朝
D. 西汉和明朝
16.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