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764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1

1.选择题(共49题)

1.
如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这篇学习笔记的主题是
A.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B.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2.
下图中的史实主要反映的是
A.人民海军的建立
B.人民海军的发展
C.国家经济的强盛
D.国防力量的强大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张华的爷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服役,他可能在以下的哪只部队
A.华东军区海军舰队
B.海军陆战队
C.第二战略导弹部队
D.北海舰队
4.
观察下图(我国战略核导弹部队),你一定会想到“倚天神剑显国威”这句话。图中的“神剑”所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打击霸权主义
B.打击分裂
C.打击恐怖分子
D.核反击
5.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下面军队徽章的出现,说明我国强军之路
A.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
B.把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为五大军种
C.成立五大战区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6.
下列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
②海军陆战队的建立
③歼-5型歼击机的仿制成功
④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7.
下图是八年级(3)班的一个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演练的一个课本剧《母亲与游子》,据台词内容信息分析判断,他们研究学习的课题最恰当的是
A.香港与台湾的交往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8.
1984年,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国家统一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10.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3枚。该邮票中的地区属于
A.民族自治区
B.经济特区
C.特别行政区
D.经济新区内蒙古70周年大庆邮票
1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A.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
B.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12.
港澳回归后,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13.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4.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种制度”共存
C.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D.两岸开展政治对话
15.
“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16.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筑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18.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A.特别行政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19.
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
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
B.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走出去”战略
C.可以更好地阻挡外国经济势力的进入
D.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中国更加融入世界经济
21.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里的“旗帜”是指
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
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
A.大陆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海峡两岸实现了“小三通”
C.大陆正式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3.
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4.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5.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最早出现于(    )
A.中共十六大B.中共十七大C.中共十八大D.中共十九大
26.
“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伟人之口( )
A.***B.邓小平C.列宁D.斯大林
27.
***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D.“南方谈话”的发表
28.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9.
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揭开了 (   )
A.“文化大革命”的序幕B.改革开放的序幕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序幕D.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序幕
30.
1978年是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的高峰年。这一年先后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出访20次,访问了 51个国家。以下说法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进行
C.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31.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 1949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
A.民主政治建设B.思想大解放
C.推进全球化发展D.改革开放
32.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谈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是因为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由此可见,这次会议要倡导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联产承包,责任到户D.开设特区,吸引外资
33.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34.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与第二次创业高潮相对应的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加入世界贸易
35.
如图所示: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6.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7.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不是我国省级行政区中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A.内蒙古
B.宁夏
C.云南
D.西藏
38.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9.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B.国共合作C.和平共处D.统一战线
40.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41.
“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B.“一国两制”构想
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  )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年
C.20世纪六十年代D.中美正式建交后
43.
***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44.
2015年5月,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5.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6.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7.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8.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 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49.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