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请说出材料三中的“商业革命”具体指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业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丝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也的人增多,丝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材料三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请说出材料三中的“商业革命”具体指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
2.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请回答: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2.选择题- (共11题)
4.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你知道他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5.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9.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吐蕃 B. 辽 C. 西夏 D. 金
A. 吐蕃 B. 辽 C. 西夏 D. 金
11.
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12.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 B.陈桥(驿)兵变 |
C.玄武门之变 | D.葵丘会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