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44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5

1.综合题(共2题)

1.
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宋代《耕获图》,此图存于故宫博物院,采自《宋人画册》。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农民正在辛苦的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还有人在堆积稻草,场面生动形象。
图二:秧马,这是宋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秧马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
(1)以上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以上图文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图文相关介绍,反映出宋朝哪方面的情况?
2.
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执掌全国的佛教和西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领衔官员都为从一品的高官。在藏族地区,又设立三个宜慰使司都元帅府,各级官员需经过元朝政府任命,遵守元朝法令,并接受考核。与此同时,还在藏族地区统计户口,确定贡赋,建立驿站,驻蒙古军队。这样,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图二:元朝时期,统治者还在东南地区的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专门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元朝的建立者。
(2)以上图文介绍,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通过以图文相关史实介绍,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选择题(共10题)

3.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一项
A.繁荣与开发
B.文明初露曙光
C.分裂走向统一
D.封建国建陷入危机
4.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金城公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
宋代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武将。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重武轻文
B.发展科举制
C.削弱相权
D.重文轻武
6.
今江苏吴县和浙江吴兴一带,历史上曾因统治者兴修水利、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成为南宋时期的重要粮仓。下列说法与之相关的是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7.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8.
下图历史人物从小经历磨难,他一统蒙古各部,征战四方。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被誉为“一代天骄”   ②创制蒙古文字   ③灭亡西夏   ④废除丞相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9.
如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造船技术 D. 活字印刷术
10.
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苗族     B. 回族 C. 傣族 D. 彝族
11.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著名的诗人、词人层出不穷。以下每个选项中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的是(  )
A. 李白、苏轼   B. 辛弃疾、李清照
C. 李白、杜甫   D. 白居易、辛弃疾
12.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