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关?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这次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元宣政院印

(3)材料二中的印章体现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并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这次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元宣政院印

(3)材料二中的印章体现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并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2.判断题- (共3题)
3.选择题- (共8题)
8.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孝亲观念浓厚 |
B.重文轻武传统 |
C.颜值备受推崇 |
D.选官注重才学 |
10.
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
C.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