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3)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材料五: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六:

(注: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
(4)根据材料五、六和教材内容,谈谈这种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3)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材料五: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六:

(注: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
(4)根据材料五、六和教材内容,谈谈这种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我国不仅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也灿烂辉煌,在史学、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成就斐然,并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墨客。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达到了古代辉煌的顶点,当时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项)
(2)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异常繁华,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各写一个)
(3)最能代表宋、元两代文学之盛的艺术形式分别是什么?宋元时期的主要戏剧表演形式是什么?
(4)你认为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4题)
5.
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石守信 | B.赵光义 | C.赵普 | D.赵匡胤 |
6.
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党项族
D. 蒙古族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党项族
D. 蒙古族
7.
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 市舶司的设置 B. 中书省的确立 C. 宣政院的设立 D. 驻藏大臣的设置
A. 市舶司的设置 B. 中书省的确立 C. 宣政院的设立 D. 驻藏大臣的设置
8.
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A.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10.
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
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13.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15.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坊”中 |
B.“市”中 |
C.“瓦舍”中 |
D.“夜市”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