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遗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吐蕃传》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连横《台湾通史》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台湾正式成为“中国之土地”是什么朝代?1684年清朝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哪一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省?材料三布达拉宫壁画《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3)材料三中的顺治帝赐予了五世达赖什么封号??康熙时,另一位宗教首领也被册封,被册封的封号是什么?
材料四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
——《瞭望新闻周刊》
(4)根据材料四,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是什么?(发达的农业)
材料一“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否?停否?禾苗待我灌醉”。
(1)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唐朝哪个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材料二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地区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宋朝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时期最后完成的?(先进的手工业)
(3)我国是“瓷之国”,精美的瓷器层出不迭、各具特色,制瓷技术不断更新。请举出能够体现唐朝和明朝制瓷技术水平的瓷器各一例。
(繁荣的商业)
材料三北宋都城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大河网《河南日报》
(4)材料三描绘的是哪一座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材料四

(5)上述两处建筑是明清时期著名商人的住宅或村落,它们反映了明清时期哪两大著名商帮的兴盛?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发生了变化,应试人的答卷被称为什么?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和治理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中央官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对中央官制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是清朝( )年间设立的,是辅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在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材料中的“( )”里应填写清朝哪位皇帝?该“偏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
2.选择题- (共12题)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辽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成吉思汗 | B.忽必烈 | C.努尔哈赤 | D.耶律阿保机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C.瓦子的出现 |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A.《水浒传》 | B.《三国演义》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A.《天工开物》 | B.《本草纲目》 | C.《农政全书》 | D.《大唐西域记》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