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城后,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跃频繁。

(1)材料一中唐朝、明朝在对外交往方面著名的人物及其行动各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和明朝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怎样的对外政策?
(4)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张骞通西城后,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跃频繁。

(1)材料一中唐朝、明朝在对外交往方面著名的人物及其行动各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和明朝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怎样的对外政策?
(4)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各自的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1380年,他以“谋反罪”诛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并下令裁撤中枢省,废丞相,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材料三:清代史料记载,雍正后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1)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朝代?当时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者在军事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做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因哪一机构的设置使“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该机构设置的影响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各自的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1380年,他以“谋反罪”诛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并下令裁撤中枢省,废丞相,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材料三:清代史料记载,雍正后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1)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朝代?当时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者在军事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做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因哪一机构的设置使“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该机构设置的影响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选择题- (共17题)
7.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去年热播电视剧,剧中女主角盛明兰的父亲盛宏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以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请问盛宏所任官职是
A.枢密使 |
B.通判 |
C.转运使 |
D.市舶司 |
8.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设置了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促进了民族团结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设置了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促进了民族团结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16.
(题文)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