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材料二: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材料三:“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于中国。”
材料四:康熙帝三次亲征,团结蒙古部…………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材料五:1771年1月,渥巴锡带领17万部众踏上了回归祖国的伟大历程。他们历尽千难万险,辗转万余里,终于在当年8月回到了祖国怀抱。完成了罕见的民族大迁徙的壮举。回国后,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1)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的建立者名字。
(2)元朝时为加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此外还设立过什么机构来管理台湾的?
(3)材料二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4)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该条约对中俄东段边界是如何规定的?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康熙帝“为维护西北边疆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为“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康熙帝于1684年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6)材料五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渥巴锡属于哪一民族?
(7)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清朝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来,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8)清朝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写出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9)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了什么影响。清朝疆域最南端到达哪里?
材料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材料二: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材料三:“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于中国。”
材料四:康熙帝三次亲征,团结蒙古部…………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材料五:1771年1月,渥巴锡带领17万部众踏上了回归祖国的伟大历程。他们历尽千难万险,辗转万余里,终于在当年8月回到了祖国怀抱。完成了罕见的民族大迁徙的壮举。回国后,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1)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的建立者名字。
(2)元朝时为加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此外还设立过什么机构来管理台湾的?
(3)材料二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4)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该条约对中俄东段边界是如何规定的?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康熙帝“为维护西北边疆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为“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康熙帝于1684年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6)材料五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渥巴锡属于哪一民族?
(7)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清朝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来,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8)清朝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写出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9)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了什么影响。清朝疆域最南端到达哪里?
2.
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而生生不息。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dī根基),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材料二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2)材料三中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朝前期两个繁华的工商业市镇。
(3)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使了商帮的出现。请举出两个典型例子。
材料三: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4)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北宋哪位发明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的?
(5)“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此司马光编写了哪部史书?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作者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他是谁?
(7)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
(8)明朝哪部小说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9)明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dī根基),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材料二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2)材料三中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朝前期两个繁华的工商业市镇。
(3)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使了商帮的出现。请举出两个典型例子。
材料三: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4)这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北宋哪位发明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的?
(5)“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此司马光编写了哪部史书?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作者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他是谁?
(7)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请从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举出科技巨著的例子。
(8)明朝哪部小说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9)明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3.
明清时期,“巩固”和“危机”并存。这是怎样的一个时期?结合下列材料进行问题的探究。
(帝王与强权)
(1)请写出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什么?
(3)明朝控制思想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英雄与抗争)
《韬铃深处》“云护牙签满,星寒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作者是谁?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并归纳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他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繁荣和危机)
材料四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
材料五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
(6)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初期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7)材料五中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帝王与强权)
(1)请写出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什么?
(3)明朝控制思想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英雄与抗争)
《韬铃深处》“云护牙签满,星寒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作者是谁?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并归纳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他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
(5)材料三中所说他是谁?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繁荣和危机)
材料四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1661年(顺治十八年) | 5493576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
1724年(雍正二年) | 6837914 |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7414495 |
材料五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
年代 |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6.88亩 |
康熙六十年(1721年) | 8.26亩 |
雍正十二年(1734年) | 8.13亩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 2.51亩 |
(6)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初期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7)材料五中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4题)
4.
李清照在文学批评文章《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应合于音律,高雅,讲究情致,如柔情离怀之类。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下列词中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应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5.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B.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
C.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
8.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1.
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
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
②严明的军纪
③起义军英勇作战
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
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
②严明的军纪
③起义军英勇作战
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