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3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

1.综合题(共2题)

1.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完善制度,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
材料一 下图

(1)上图所示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一项政治制度,请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
材料二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对魏征的评价?他统治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宰相,请任意写出其中一位的名字。
(宋元时期)
材料三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3)材料三表明,当时的人们不以从军为荣,这与北宋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材料四 下图

(4)材料四表明,元朝实行怎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材料中的“宣慰司”是元朝对西藏地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机构,它由哪一行政机构直接统辖?
(明清时期)
材料五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回答,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朱元璋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措施?他还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监视官民?清雍正年间,哪一机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有什么特点?
2.
古代中国,曾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的经济)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1)对于隋朝大运河,世人评价褒贬不一。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皮日休为什么会给出如此评价?
材料二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经济繁荣的景象。唐朝鼎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材料三 下图

(3)材料三中,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图二是清代开荒执照,据此可以看出,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清初统治者大力推行了什么政策?
(多彩的文化)
材料四 下图

(4)材料四中,图一人物作为唐朝诗坛的代表,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什么?图二人物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是谁?图三人物创作的小说被评价为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请写出小说的名称。
(先进的科技)
材料五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5)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人类文明传播和军事发展两方面,举例说明材料五中宋朝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六 (下图)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米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

——(日)三枝博音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六所描述的这部书的作者是谁?

2.选择题(共20题)

3.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资治通鉴》——司马光
⑤《窦娥冤》——王实甫
⑥《牡丹亭》——汤显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4.
下面材料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有关记载,他描述的是
A.造纸术
B.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5.
隋朝虽昙花一现,但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王朝
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王朝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面有关她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开凿了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B.重用贤能,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C.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7.
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反映的与唐友好交往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
B.回纥
C.吐蕃
D.南诏
8.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成就属于唐朝时期创新发明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关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战有和
B.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状态
C.议和后,辽和西夏都从北宋获得了岁币
D.“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10.
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南宋时期史实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
下列史实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②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③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④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选项与诗歌所描述的场景有关的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3.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万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的战争频繁B.元朝的交通便捷
C.元朝的商业繁荣D.元朝的农业发展
14.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 西汉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中后期
D. 南宋
15.
京剧被誉为“国剧”,清朝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对京剧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徽班进京是在
A.乾隆年间
B.雍正年间
C.顺治年间
D.道光年间
16.
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
D.杯酒释兵权
17.
明朝建立之初,定都应天府,后来迁都北京。决定迁都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宪宗
D.康熙帝
1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度
B.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
C.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D.清朝的“文字狱”
19.
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下列人物符合该主题的是
①黄巢
②李自成
③辛弃疾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
D.④⑥
20.
下图是明朝修筑的总长万余里的长城。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
A.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B.抵御北方匈奴南下
C.防止北方沙俄侵略
D.防止农民起义军北上
21.
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清朝为巩固西北边疆而采取的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进行雅克萨之战
22.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的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③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7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