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经济篇)
(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读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请说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及其出现的朝代。
(科技篇)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请列举宋代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
(文化篇)
(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请写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经济篇)
(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读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请说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及其出现的朝代。
(科技篇)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请列举宋代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
(文化篇)
(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请写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材料二中“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当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册封之外,康熙帝时,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封号是什么?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材料二中“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当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册封之外,康熙帝时,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封号是什么?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一个重要的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材料二: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2)材料二中的“封建变成郡县”是什么意思?“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一个重要的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1)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材料二: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2)材料二中的“封建变成郡县”是什么意思?“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2.选择题- (共19题)
5.
穿越时空,来到右图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A.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
14.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
B.打破门第限制 |
C.采用八股取士 |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
15.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21.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条件 |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
B | 目的 | 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 |
C | 影响 |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
D | 地位 |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