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2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综合题(共3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经济篇)
(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读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请说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及其出现的朝代。
(科技篇)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请列举宋代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
(文化篇)
(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请写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材料二中“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当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册封之外,康熙帝时,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封号是什么?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一个重要的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1)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
材料二: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2)材料二中的“封建变成郡县”是什么意思?“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2.选择题(共19题)

4.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是明朝从国外引进的,其原产地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5.
穿越时空,来到右图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清明上河图》
A.在京城逛“瓦舍”,看杂耍
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
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6.
下列史实,可以通过《资治通鉴》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③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④隋炀帝时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
A.郑和
B.卫温
C.施琅
D.鉴真
8.
明朝统治者重修长城的直接目的是
A.防御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进攻
B.防止俄国等国家的侵略
C.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下
D.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9.
清朝的建立者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1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
下列哪部作品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12.
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微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13.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15.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6.
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权
C.陕西连年大旱
D.土地兼并严重
17.
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戚继光抗倭
B.丝绸之路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18.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和唐朝
B. 西汉和唐朝
C. 秦朝和明朝
D. 西汉和明朝
19.
如下图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
“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A.岳飞B.戚继光C.郑和D.林则徐
21.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条件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B
目的
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
C
影响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D
地位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A
B.B
C.C
D.D
22.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明朝长城起止点为
A.临洮--辽东
B.嘉峪关--鸭绿江
C.临洮--山海关
D.山海关--嘉峪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