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留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分析材料三中的中外留学交流的趋势。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吞噬颠覆,国家民族处境险恶。一些知识分子曾通过变法救国图存,但爱国愿望破灭。清廷也感到按照日本模式改革,不失为遏止民主革命发展的最佳途径,于是派学生赴洋。但留日学生在学习日本和西方的过程中进一步觉醒,走上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路。——摘编自丁焕章《试论留日学生运动》等
材料三: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24万人。200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高达70万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等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分析材料三中的中外留学交流的趋势。
2.
回首历程,探索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是一个历史“拐点”……从那以后,党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走怎样的道路?
材料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是一个历史“拐点”……从那以后,党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金冲及《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贵州解放后,中共贵州省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大变革。1952年“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现实,全省80%左右的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和农具等。全省粮食产量,1951年比1950年增长6.42%。——摘编自《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1)分析材料二中贵州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的主要原因及其意义。(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走怎样的道路?
2.选择题- (共7题)
3.
嘉兴有条大运河。嘉兴段运河历史上属江南河,史书载:“大业六年,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由此可推断
A.材料中的史书可能是《史记》 |
B.《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修此河场景 |
C.此河贞观之治时已发挥作用 |
D.宋应星为此河开凿提供了技术指导 |
5.
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
B.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
C.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