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2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0

1.综合题(共3题)

1.
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日本遣唐使船(局部)

材料三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唐→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材料四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来中国的目的?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4)由材料四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在国策上鼓励海外贸易,为此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5)从繁盛的唐朝到卓越的宋朝,请就中国古代对外交流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图一、图二)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儒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 《宋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发展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
(2)材料三反应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时期出现的现象,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看法。
3.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材料一中“北宋……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而最终灭亡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说出你的感悟。
【经济篇】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生活篇】
材料三当下最流行的是“穿越”……真可谓“世界真奇妙,穿越才知道”。
(3)假设你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出两点即可,
【民族篇】
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说出一点即可,

2.选择题(共12题)

4.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B.C.D.
5.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6.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7.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宋朝社会生活C.人口大量南迁D.苏杭生活富足
8.
史诗大戏《建元风云》首度大手笔聚焦忽必烈,向观众揭秘元朝建立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C.实行行省制度
D.建立元朝政权
9.
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寇准B.文天样C.杨家将D.岳飞
10.
宋代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形成文臣统兵的局面。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军费开支B.减少军队人数C.防止地方失控D.防止武将跋扈
11.
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契丹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12.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3.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
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
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A.交子
B.半两线
C.五铢钱
D.开元通宝
15.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A.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B.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分离统兵与调兵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