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中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样“措置”的?
(3)宋代“市舶”范围广,你能说出最远到达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吗?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往返的途中,你会装载哪些货物?(写两种物品即可)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一:“(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延......仰东南财富......语日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说明当时南宋时期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样“措置”的?
(3)宋代“市舶”范围广,你能说出最远到达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吗?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往返的途中,你会装载哪些货物?(写两种物品即可)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蒙古族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两点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蒙古族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两点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图一和图二,哪一幅是北宋时期的形势图?哪一幅是南宋时期的形势图?
(2)根据这两幅图,总结当时的历史时代特征。
(3)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是先战后和,请你用史实来说明。
(4)如何正确看待两宋时期我国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1)仔细观察图一和图二,哪一幅是北宋时期的形势图?哪一幅是南宋时期的形势图?
(2)根据这两幅图,总结当时的历史时代特征。
(3)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是先战后和,请你用史实来说明。
(4)如何正确看待两宋时期我国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选择题- (共19题)
10.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11.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辽 |
B.元昊——西夏 |
C.阿骨打——金 |
D.铁木真——契丹 |
19.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地区时间 | 北方 | 南方 |
宋初 | 人口100多万户 | 人口230多方户 |
北宋 | 贡献财政收入20% | 贡献财政收入80% |
南宋 |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
B.宋朝社会生活 |
C.经济中心南移 |
D.苏杭生活富足 |
20.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