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主流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不同于图一和图二所代表类型的事件。
(2)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事件有何联系。
(3)从地区间交往的后果来看,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不同?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主流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不同于图一和图二所代表类型的事件。
(2)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事件有何联系。
(3)从地区间交往的后果来看,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不同?
3.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为崛起采取什么变革?
(2)说明材料三中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和当时的中美关系。
(3)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说说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为崛起采取什么变革?
(2)说明材料三中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和当时的中美关系。
(3)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说说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4.
材料一: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制于美苏。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材料二: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决定退出欧盟,根本原因在于英国大部分国民觉得留在欧盟弊大于利。这次公投不仅影响着欧盟整体的命运,也会对中英乃至中欧关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年,欧洲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中东和北非的难民大量涌入使欧洲苦不堪言。中国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欧盟,这样有利于中国把“一带一路”战略推向欧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2)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欧合作对于双方有何利益?
材料二: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决定退出欧盟,根本原因在于英国大部分国民觉得留在欧盟弊大于利。这次公投不仅影响着欧盟整体的命运,也会对中英乃至中欧关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年,欧洲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中东和北非的难民大量涌入使欧洲苦不堪言。中国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欧盟,这样有利于中国把“一带一路”战略推向欧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2)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欧合作对于双方有何利益?
2.选择题- (共20题)
6.
这家企业是在中国旧式航运业遭受外国航运势力的冲击而衰落不振的情况下创立的,有与外国竞争的意图,并且也获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管理官员腐败,又遭受列强在华航运公司的排挤,经营相当艰难。这家企业是
A.江南制造局 |
B.轮船招商局 |
C.福州船政局 |
D.开平矿务局 |
8.
《新青年》发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改良封建政治 |
B.结束封建帝制 |
C.促进思想解放 |
D.抵抗外国侵略 |
9.
***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主要是指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B.赢得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C.彻底清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
10.
下表所反映的损失发生在
项目 | 参战舰艇(艘) | 火炮(门) | 兵力(人) | 舰船损失 | 伤亡人数 |
中方 | 10 | 191 | 2052 | 5艘沉没 | 1200 |
敌方 | 12 | 272 | 3566 | 5艘重伤 | 300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12.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执照。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己被突破 |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
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
D.重点开发上海浦东 |
14.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②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①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②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60年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有关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 | B.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时起步 |
C.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 |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16.
法国的运兵车上涂着“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车站出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这段话所描述的场景应当出现在
A.拿破仑远征俄国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诺曼底登陆 |
D.柏林战役 |
17.
“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却不相信这种结论,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莱特兄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现代物理学的革命 |
B.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
C.国际竞争的加剧 |
D.交通技术的革新 |
18.
为了避免新攫取的土地和财富引起国际争端,天主教会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3年发布训谕,以佛得角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规定子午线以西属于西班牙,以东属于葡萄牙。教皇发布训谕的直接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 |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D.天主教权利的膨胀 |
19.
奴隶贩子的船只从欧洲出发,满载各种工业品,运到非洲海岸贸易据点后,他们把这些东西卖掉,再把买来的奴隶装运上船,运到美洲高价卖出。然后购买当地的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贩卖。这段话描述的情景
A.为美洲带去了灾难 |
B.为欧洲带回了劳动力 |
C.为非洲带去了资本 |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
20.
“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动摇了上帝万能的形象。”这段话评论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 |
B.启蒙思想 |
C.进化论 |
D.马克思主义 |
21.
当国民自卫队的战士放弃水堡街的街垒时,突然有一群妇女冲出来阻止他们。她们稳地端着枪,口里高喊着:“公社万岁!”队伍中有许多年轻的女孩……最后,她们被凡尔赛的军队包围,全部壮烈牺牲。这段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应该出现在
A.1837年的英国 |
B.1848年的德国 |
C.1871年的法国 |
D.1917年的俄国 |
22.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做法是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工业的建设 |
C.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
D.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